骑行网 HZBIKE

标题: 唐斩的骑行生涯(编号:十四) [打印本页]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12
标题: 唐斩的骑行生涯(编号:十四)
不知不觉间,迷上自行车运动已经有三年多了。回顾三年来的骑行历程,觉得其中有若干个片段颇值得回味,于是花了些功夫整理,系统地贴出来晒晒。

     20来岁的时候,我也曾经骑着普通自行车去过杭州、湖州。26岁以后,基本以摩托车代步。说起来,让我重新骑上自行车的始作俑者乃是新市人陶海平,而后我又受到了周春、杜殿华两位大哥的启蒙。

     故事,是从我去新市采访陶海平开始的……

[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雪 于 2008-12-8 08:48 编辑 ]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13
新市一自行车爱好者期盼国庆结伴远游

记者  陈德明  实习生  谢里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进步,如今,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越来越多,他们有的驾驶汽车,有的驾驶摩托车,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我县新市镇,就有一位近乎“狂热”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他叫陶海平,是新市油厂的一名工人。
陶海平今年37岁,他在运动方面的天赋和爱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回忆道:小时候有一次去乾元镇叔叔家玩,后来不知怎么的,他走到了公路上,然后他沿着公路一直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武康舅舅家,正当叔叔为找不到他而发愁时,舅舅打来了电话……少年时代,陶海平参加过省9届青少年运动会,获得过800米第二、1500米第三的好成绩。1985年5月,他被选拔到省军区体工队,训练半年后参加了南京军区运动会,他所在的7人小组获得了一项团体第一名,他本人也因此而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回到地方工作以后,陶海平仍然保持着对运动的爱好。他喜欢骑自行车,至今已骑坏了3辆赛车;他还是新市球迷协会的会员,2004年8月29日,浙江巴贝绿城足球队队员瓦伦西亚、沈刘曦、屠永康、胡明华、华尔康、杨政一行来到新市与球迷们举行见面活动,部分队员还到他家里作客休息。

      休息天骑自行车外出游玩,是陶海平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他最常去的是杭州,一般早上6点从新市出发,骑到塘栖吃早饭,8、9点钟到杭州。有一次他到杭州以后,骑着自行车从黄龙体育中心、梅家坞、宋城、六合塔、动物园、龙井山、西山路、岳坟一路地玩过去,骑了一天。还有一次他和一位老同志一起骑自行车去杭州,两人在平湖秋月喝茶,中午到奎元馆吃面,下午2点返回,玩得也很开心。

      陶海平告诉记者,骑自行车的乐趣非常多。比如,路上看到了好的风景或者是有趣的人和事,可以停下来看一会。特别是春天,一路上景色如画,心情特别舒畅。去桐乡的路上会经过丰子恺“缘缘堂”、罗山遗址等人文景观,去参观一下也很有意思。到了杭州以后,他喜欢到花鸟市场、博物馆、西湖边逛逛,到吴山当年自己当兵时驻扎过的地方看看。他还特别喜欢逛菜市场,因为一个地方的菜市场,可以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一次他骑车到了桐乡菜市场,还买了几只牛蛙、一把香菜回来。早上、傍晚,他有时候会骑上自行车到士林集市上转一圈,他把这个当作“散步”。眼下他还计划着给自己的赛车添置里程表、车灯等设备。

      陶海平说:“十·一”黄金周就快到了,他非常希望能在全县范围内寻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订个计划,然后趁着长假骑自行车远游一次,地点可以选择省外的,那该多有意思呀。

      读者朋友,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这次活动,现在就可以拨打电话与记者联系,届时记者将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14
国庆长假游有下文
                                    已有五人接下“英雄贴”

记者  陈德明

      《国庆长假结伴骑车远游》的报道在本版发表以后,已有8位读者接下“英雄贴”,他们或与陶海平互通电话,或直接与陶海平见面,纷纷表达了他们想与陶海平一起结伴骑车远游的热切愿望。

      8月30日报道发表的当天,武康一位高二学生一早便打来电话,表示想要参加这次活动。老孙是临平人,今年52岁,曾骑自行车去过千岛湖,他也表示愿与陶海平一同前往。19岁的新市小伙子小钱在获知陶海平的电话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直接到陶海平家里与他进行了面谈。小吴是一位资深“驴友”,曾赴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开展过徒步野外探险活动。他说,自己已经有二三年没有从事过户外运动了,内心早已沉寂。看到报道以后,他内心的火种重又被点燃……

      9月1日早上,记者又接到电话,武康一位金先生也想加入团队。当天上午,在湖州市区、南浔、织里经营“特步”运动品牌的倪文考先生与记者见了面。他表示:“特步”运动品牌愿为此次活动提供运动服、鞋帽等物品赞助,活动主题将与“十运会”相结合。

      9月2日,又有武康的丁先生与乾元的余先生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其中余先生以前曾骑自行车到过黄山。记者还从陶海平那里获悉,一位巾帼英雄也有意加入这个团队,目前,报名者已经达到了8人。

      读者朋友,如果您有意为此次活动提供运动器械方面的赞助(如赛车)或其他赞助,现在就可以拨打电话与记者联系,届时记者将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16
唐斩持扇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0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雪 于 2009-10-17 09:29 编辑

一。

                                      行程350公里,顶风冒雨,历时5天——
                                         记迎“十运”特步杭湖自行车游

记者  陈德明  文/图

      2005年10月3日上午,武康兴康北路“特步”专卖店门口,陶海平、杜殿华、沈吟、钱晓伟、金李彪、俞芳、徐海媚7位自行车爱好者在自己的“坐骑”旁一字排开,整装待发,由“特步”运动品牌赞助的迎“十运”特步杭湖自行车游拉开了序幕。

      队员们从武康出发,途径乾元、新市、练市、南浔、织里、湖州、安吉、杭州,10月5日在安吉休整一天,于10月7日下午从杭州返回德清。此次自行车游,,队员们沿途克服了持续阴雨的不利因素,顶风冒雨,历时5天,总行程350公里,终于完成了这次艰难的旅行,并为今后开展其他形式的户外运动打下了基础。

                                                       最难洗的裤子

      10月3日早上,天依然在下雨。队员们冒着细雨从武康骑到了乾元。在乾元镇县东街“特步”专卖店稍作停留后,队伍继续向新市进发。路上的雨逐渐大了起来,这时,队员老金发现自己遇到了麻烦:他的自行车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很短,随着车轮的飞速转动,车轮带起来的污水象两道水柱,不停地冲击到他的裤子上,不一会儿,他的裤子就湿透了,而且乌黑一片。

       好不容易到了新市,老金下了车子向我们形容:就象坐在一个最高级的抽水马桶上,前后两道水柱一齐帮你冲洗……当天晚上,队员们住在南浔。第二天一早,与老金同室的小钱告诉大家:昨天晚上,老金洗裤子洗到了12点钟,有的污点洗不掉,他最后用了一把牙刷才把裤子洗刷干净。

                                                      最艰难的68公里

      从湖州到安吉有68公里,这段路上坡多、路程长,在出发前,大家就考虑到这将是整个行程中最艰苦的一段路程,所以计划中要在安吉休整一天。这段行程将由陶海平、杜殿华、沈吟、我四个人来完成。

       离开湖州后,雨越下越大,我和老杜穿上了雨衣。陶海平和沈吟骑的是两辆公路赛车,我和老杜骑的是两辆山地越野车,于是我们分成了前后两个梯队前进。只有自己亲身感受了,才知道雨天骑长途的艰辛:穿着雨衣,又热又闷,还影响速度。由于地上的积水被甩了起来,我的衣服上、雨衣内侧、手臂手掌上都粘上了许多细砂,雨衣又因为汗水而和手臂贴在一起,粘乎乎的十分难受,还夹杂着细砂,没办法冲洗,只能忍受着。我的运动鞋也湿透了,我能感觉到我每踩一脚,脚趾头都要伸到水里浸泡一次。

      在湖州市南埠乡潘村,我们随行的金杯汽车以及自行车队都在路边的一家小店作了短暂停留。看店的老大娘听说我们要骑自行车去安吉,连忙为我们泡上了热气腾腾的姜茶。她说:大雨天的,当心别冻坏了身子。

      喝完姜茶,休息了一会,我们继续行进。

      57公里,40公里,32公里……路牌上,离安吉的距离所标示的公里数越来越小,每看到一块这样的路牌,都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一路上,老杜经常鼓励我。他说:骑自行车跑长途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尤其是在落后时。不踩是不会到达目的地的,所以我们只有向前、向前。

      在离安吉还有20公里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屁股和大腿又酸又痛,前面的陡坡一个接着一个。在离安吉17公里处,我气喘吁吁地骑上了一个很长的陡坡,满以为转弯后前面会是一个下坡,哪知道转弯以后,前面是一个更陡更长的上坡,我几乎无力再向它发起冲击。好不容易征服这个陡坡之后,我趁着车子向下滑行的机会,不停地调整自己在车上的姿势,以此来放松紧张的肌肉。

      离安吉还剩12公里时,我们相互鼓劲:只有乾元到武康那么点儿路了,胜利已经在望。这时我感到十分口渴,但书包架上夹着的一瓶水在经过一条缓冲带时已经震落了,天渐渐暗了下来,为了不影响推进的速度,我张大嘴巴、伸出舌头,但接到的雨水不可能形成水流,它们只让我的嘴巴和舌头有了一点湿润的感觉。
傍晚6点,天已经黑了,我和老杜终于到达了11省道安吉递铺收费站,我们的赞助商倪文考开着金杯车正在那里等我们,陶海平和沈吟也在。见到补给车,我连忙抓了一瓶饮料痛饮起来。

                                                         忠实的小黑

      老杜今年已经50岁了。他原先体重180多斤,身体很不好。自从四年前开始进行健身锻炼以后,他成功减肥20多斤。老杜喜欢登山运动、徒步旅行,今年四月还曾独自驾驶摩托车从西宁到达拉萨。每次外出,老杜都喜欢带着小黑——一条两岁的小黑狗,莫干山、天目山、徽杭古道等地都曾留下过小黑的足迹。

      这次骑自行车游,忠实的小黑又来给主人作伴。自行车在行进时,小黑就蹲在车篮里。我们所有的行程几乎都是在雨中进行的,小黑的毛都被淋湿了,但它十分乖巧,在路上一声不吭。它有20多斤重,在离安吉还有17公里的那个最长的上坡上,老杜为了节省体力,把它放到了路上,小黑跟着我们跑了足足有3公里路。在从杭州骑回德清的途中,小黑似乎听懂了主人说的“回家”这个词,一路上它兴奋异常,撒着欢儿在我们车前车后跑了许多路。

                                                    快乐的夜晚

      参与这次活动的人员,相互间基本上是以前不认识的,作为一个团队,大家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10月3日晚在南浔,大家趁着夜色游览了文园,参观了徐迟纪念馆、南浔名人长廊。10月4日晚,大家在安吉的农家乐饭店——“快活林”共进晚餐,队员们谈笑风生,疲劳一扫而光。10月5日晚,我们本来想去“野猪林”吃饭,但路过“银杏山庄”时,我们看到了里面有几个蒙古包。于是,从来没有进过蒙古包的我们,第一次坐到蒙古包里喝起了奶茶、吃起了奶酪。

       当晚,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专程赶到安吉对队员们进行了慰问。席间,蒙古姑娘为我们唱起了蒙古歌曲,并为我们献哈达、敬酒。大家吃着烤羊肉,喝着主人自制的白酒,听着蒙古歌,仿佛置身在了辽阔的草原。

                                                  诚挚的关怀、有力的支持

       这次活动中,在湖州市区、南浔、织里经营“特步”运动品牌的倪文考先生给了车队很大的支持。他不仅为队员们提供了运动装、运动T恤、运动帽、运动鞋,还驾驶一辆金杯汽车沿途照应、补给,同时他还多次为队员们支付食宿、娱乐、保健等费用。为了这次活动,阿考(大家对他的昵称)付出得很多,他的热情、他的机智幽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大家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在武康、乾元、钟管经营“特步”运动品牌的俞亚平先生为这次活动赞助了1000元,一路上,他用摄像机、数码相机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

       在新市、练市、南浔、织里、湖州,所到之处,“特步”经销商们或提供饮料、矿泉水,或安排食宿,给了车队莫大的支持。10月6日晚,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安排大家在杭苏饭店下榻,并为大家举行了欢迎晚宴,对队员们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表示由衷的赞赏和钦佩。

                                                      轻舟已过万重山

      10月7日,在杭苏饭店吃过中饭,天仍在下雨,沈吟直接启程返回宁波上班,其他人将返回德清。

       陶海平是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老杜是队员中户外运动经验最丰富、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俩也是本次活动中唯一两位骑满350公里全程的人。当天下午,仍然以他俩领头,兵分两路:陶海平和钱晓伟骑自行车回新市,老杜和我骑自行车回武康。

      从杭州到武康,路不短,虽然雨停了,但风很大。老杜说:风大也有风大的好处,这样锻炼身体的效果更好。过了余杭彭公境内的最后一个上坡,就看到了前面我县境内写着“德清孟郊故里”几个红字的一块大石头,我和老杜的两辆车从坡上往下滑行时,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在大石头前,我和老杜分别留了影,记录下了这次难忘的旅程。
       傍晚5时,我和老杜行进在武康中兴南路上,我们又看到了武康熟悉的街景。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43 编辑 ]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2
从武康特步出发2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3
从武康特步店出发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3
老杜和小黑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4
蒙古包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4
蒙古姑娘在唱歌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5
修车2_nEO_IMG

修车2_nEO_IMG.jpg (126.45 KB, 下载次数: 10)

修车2_nEO_IMG.jp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5
在杭州市区内行进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6
在杭州市区内行进2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6
2005.10
.7自行车游从杭州瓶窑进入德清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8
二。
    这是我和三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于2005年10月22——23日从武康骑自行车去桐乡乌镇拍的照片。22日上午,杜殿华、周春从武康出发,到达新市后与陶海平会合。

    大家在新市吃过中饭,然后骑自行车经河山镇、练市镇抵达乌镇。大家从乌镇南大街进入乌镇中心区域,沿途饱览了原汁原味的水乡风光,晚上趁夜色游览了坐落有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的东大街,夜宿大运河旁的“大运河客栈”。23日上午,大家从乌镇骑车返回德清。
  
    在返回的路上,大家一致认为:乌镇离德清不远,风光也很美,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值得一去的地方。大家还商定:10月29日一起去我县西部的天泉山徒步

旅行。
  
    第一张照片是一位耍猴人,自行车上有2个猴子、1只狗。他们一共有3个人,从河南一直骑自行车过来,到一个地方,演几场、住一天,然后去下一张。他们
是真正的旅行者,我真羡慕他们啊!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44 编辑 ]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9
耍猴人长途骑行去谋生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9
他们是真正的骑行者

他们是真正的骑行者.jpg (95.22 KB, 下载次数: 14)

他们是真正的骑行者.jp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29
我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0
我向往这样一种流浪的生活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0
一年到头都在骑行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0
陶海平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1
左起:陶海平、杜殿华、周大哥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1
老茶馆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1
老杜总是带着小黑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2
老街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2
苗猪行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3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3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3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4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5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5
三。

                                                   爱我浙江环保骑行宣传活动来到我县

记者  陈德明  文/图

      2006年5月10日下午17时,参加“百万节水大行动——爱我浙江环保骑行宣传活动”的16名浙江良友自行车俱乐部队员来到我县,在武康千秋广场向市民们分发宣传资料、号召大家节约用水。

      据悉,这支车队是于5月1日从杭州出发的,此前已途经25个县市,翻越了4座千米以上的高山,克服了暴雨等恶劣天气,行程达1400多公里,相当于环法自行车大赛的一半行程,其中73岁的龚文田老人、53岁的洪佩君大姐都坚持骑完了全程,两名德清人周春、杜殿华也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说:这次活动既宣传了环保,又锻炼了身体,还饱览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使他们度过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五·一”长假。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45 编辑 ]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9
爱我浙江环保骑行宣传活动来到我县2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9
爱我浙江环保骑行宣传活动来到我县3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39
老杜和老周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40
老杜和老周回到了武康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40
我终于见识了什么是好车,我被电到了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43
四。

                                               我也做了一回牛人

    一个上午,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狂奔96公里,我也做了一回牛人。

      早就知道我们县的杜殿华大哥参加了杭州的“良友”自行车俱乐部,他们每个周末都有活动,我心里痒痒的。上个周六,“良友”俱乐部要去安吉龙王山冲顶,杜大哥说:到龙王山的路程是100公里。我壮着胆子喊了一声:同去!

     2006年8月12日早上5点,我就和他一起从乾元出发了。我们先到了对河口,然后绕过水库,直奔余杭黄湖镇而去。这段路多为林荫小道,骑起来比较惬意,杜大哥一身的蓝色骑行服、骑行裤,墨镜头盔,十分威武,引来了不少路人的目光。我就有点惨啦:半件专业装备也没有,骑着一辆400元买来的垃圾山地车,速度老上不去,杜大哥只好经常地停下来等我。

      过了黄湖,到了一个叫“白水湾”的地方,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和杭州的大部队会师了。看看他们的装备,真是傻眼了:有一辆公路跑车,是买来配件组装的,用的材料都是碳纤、铝合金,整车轻得一个小拇指就可以勾起来,价钱当然也是高得吓人,足足花了3万元。

       在“白水湾”休整后,大家开始往安吉县报复镇深溪村进发。这时候,太阳已经很大了,去往报复镇的是一条大公路,路边毫无遮蔽,我们就在阳光暴晒下前行,汗如雨下,水分流失得很厉害。在到达报复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体力快不行了,手臂上起了鸡皮疙瘩,身上偶尔会发几阵冷,我怕中暑,忙喝水、吃人丹。后来听那些老队员们说了才知道:我一路上喝水太猛,体内的盐分什么的都跟着汗水流失光了,所以才会虚脱乏力,而他们在路上都是喝“营养快线”和果汁的,既补充水分又补充营养。

       当看到“深溪村 5公里”的路牌时,我彻底地松懈了。因为怕掉队迷路,此前我是咬牙支撑,(我后面的两名队员已经掉队了)现在不用怕迷路了,我可以缓口气了。进村的路全是上坡的山路,这时我的调速系统出了点问题,当两辆车从我边上超越后,我的意志力一下子崩溃了,再也骑不动了,我只好推着车步行上山。太阳还是那么大,转过一个弯,前面又是一个弯,无休无止的上坡路足以让人发疯。我走走歇歇,有几次,我真想把自行车扔进山沟,然后在路上拦车回家算了。而在行进的时候,我则不停咒骂:这该死的天气,路上连个遮阴的地方都难以找到。

       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废弃的小水电站,门口有块石头,比较阴凉,我坐下去,身子靠在门上,闭上眼睛就觉得昏沉沉地想睡觉。起身走时,我不忘从门缝里往里张望了一下:里面黑洞洞地,有许多很大的机器静静躺着。我把脊背贴在门缝上,感觉有山林的风从背后吹来。在另一处地方休息时,我懊恼地发现:我没水了,而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还有多久才可以走到目的地。我抱着一丝希望再到包里翻了翻,居然又找到了一瓶水!我坐在竹林下享用着我的水,忽然发现:人的要求,原来可以这么低、这么低……这时候,阳光黯淡了下去,暑气也消退了,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四周静悄悄地,我推着自行车缓缓走着,人也不热了,心也不急了,我还有大半瓶水,快和慢也不用去争了,慢慢地走到终点应该没有问题。

        杜大哥不放心我,骑着车下来接我了。他说:大家都在等我吃饭呢。让人家等我多难为情啊,我连忙上车,骑完了最后的1公里山路,到了“假日圣地”——一个不错的农家乐。在这里,还住着一个苏州来的旅游团队,那些游客都用敬佩的眼光看我们,因为他们是坐汽车上来的,而我们是骑自行车上来的。当傍晚体力恢复以后,我在他们身前经过时步履轻盈,享受着他们的注目礼,那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吃中饭的时候,连我一共9个人,有的已经在路上掉队了。“良友”的朱队长说:你骑着那么差的车也能上来,也算不容易了。下午休息后,这帮牛人居然还要骑车登顶。要知道,龙王山是“天目第一峰”,主峰海拔1587.5米,上去的路有20多公里,杜大哥也和他们一起去了,我不敢再上,对他们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晚住在“假日圣地”,窗外就是一条大溪,水声潺潺,溪中有小鱼小蟹,游客们都来嬉水,真是一处度假胜地。第二天结账,两餐一宿,每人只需出60元,俱乐部的老根据地,到底是便宜啊。

      第二天回来又骑了50多公里,在余杭百丈搭中巴车到彭公,然后再搭车到上柏,再骑回武康。杜大哥和我在百丈分手后,又骑往杭州去了,强啊!

      回家以后,我体重轻了1公斤,做了一回牛人,自我感觉挺好。不过那样的活动我以后可是再不敢参加了:强度太大了,简直是一路狂奔啊。拿“良友”队员们的话来说,是“呼啸而来,呼啸而去”,一群不打家劫舍的悍人。



良友朱队的帖:               烈日暴骑四百里,骄阳狂飙龙王山

       没有想到,“桑美”台风给我们带来的竟是炎炎赤日。双休日气温均在38度以上。

        这样的高温天气骑行龙王山,对车友们是个严峻的考验。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有25人,临阵打退堂鼓的有10来个,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的有5-6个。坚持到最后的11位勇士是:

       德清日报记者小陈、杜殿华、陈晨、赵京、大卫、一二一、宁远、HAVINE、王教授、叶成委和朱队。

      大卫打头阵,单枪匹马,一大早就赶到了深溪,还美美地睡了一觉。大部队5点45分启程,老鸟与菜鸟起初齐头并进,一个小时后逐渐拉开距离。在彭公休息了半个小时,真正的追逐赛开始了!HAVINE和叶成委公路车优势明显,王教授、陈老板和朱队的山地车不甘落后,平均时速35公里,最高时速达到45公里!

      由于公路上温度实在太高了,不断有人爆胎,延误了战机。为防中暑,每到加油站便往身上泼水降温。一路上西瓜和冰镇饮料成了我们的最爱。

       中午时分抵达深溪村“假日胜地”。码表显示:100公里耗时4小时20分。

        下午4时15分开始登山,从海拔400米爬升到1250米的山道有18公里,6名车手仅用了1小时45分。在山顶停车场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下山。下坡最快的王教授和朱队只用了30分钟。

        次日返杭,到孝丰与昨天走错路的两位车友会合,共13人。HAVINE遥遥领先,极品公路车发挥到极致,把山地车手们甩得不见踪影,100公里只化了3小时。山地车也不示弱,5位车友同时到达(叶成委、陈晨、大卫、王教授、朱队)成绩是3小时30分。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45 编辑 ]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47
五。

                                       象山骑行,让我的国庆长假如此美丽

                              
    自从跟着良友车队骑了一次龙王山以后,回来我就启动了购车计划,在淘宝网上反复搜寻,最后买了一辆“宏邦FS95”,又添置了骑行服、手套、头盔等装备。平时,我经常去论坛上看组织活动的贴,可惜工作太忙了,想周末出行却总不能如愿。但在我心里,再次跟着良友出行的愿望是如此强烈,这把火,从炎热的8月一直烧到了国庆!

    国庆渐渐近了,说什么也要来次长途骑行,新车新装备还没有亮过相呢!网上看了看,发现象山骑行的计划最对我胃口:路途不远,时间不长,而且我从来没见过大海,正好借此机会去吹吹海风。

    2006年9月30日,我就从德清到了杭州,晚上住在妹妹家。妹妹家在大关,而我天生是个不辨东南西北的主,没辙,第二天妹妹只好4点半起床,然后把我送到了吴山广场。一路上她还叮嘱我:“哥,要是他们都没来,就你一个人到了集中地点,你还是赶快回来吧。”我对她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看到天空中突然飘起了雨丝,我也不禁有点犯愁。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要是真如妹妹所说,我岂不要吐血撞墙?

   尽管雨渐渐大了起来,但到了吴山广场后,前路版主、陈大哥、高人、Gwj-179等陆续来了,妹妹这才放心回去。等到雨小了一点,我们就出发了。到绍兴时,绍兴车友madfxt也加入了进来。经过会嵇山时,正好没雨,我们到景区门口转了一下,买了点东西吃,绍兴电视台的3个记者正在那里寻找素材,看到我们花花绿绿的6个人,立马扑了过来,陈大哥愉快地接受了采访。记者问:我们这里正在举办“帐篷节”,你们是不是冲着这个来的?我知道,这3位同行非常想听到肯定的回答,那样的话,他们就功德圆满了,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这里呀。心领神会的陈大哥回答说:我们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在这里停留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玩。3位记者录下了这句话,收起话筒、放下摄像机,乐滋滋地走了。

    一路冒雨骑行,在平水镇吃过中饭,买了一件雨衣继续上路,然后就遇到了第一个挑战:一个很长、很长、相当长的上坡。路上热得受不了,把雨衣脱了(用了才发现,其实雨衣是个大累赘),还有就是雨水把眼镜打湿是最难受的事情。爬到坡顶一看码表,这个上坡有5公里长,坡顶名叫“日铸岭”,颇有几分气势,想象如果是在晴天的下午爬上来,确实会有几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味道。

    骑了差不多一个下午的山路,然后上公路,过嵊州,傍晚到达新昌。

    第二天从新昌去石浦,一路全是山路,好在天放晴了,在山里看到了久违的太阳。前面有爬不完的坡,过了一个又一个,但两边的美景也是不断,不仅有高山,还有田野,更妙的是,经常有路过的汽车放慢速度,里面的人向我们行以注目礼,在我们爬上一个很高的坡后,一位MM从车窗里伸出头来向我们招手喊道:你们好!在经过一些村子时,还有小孩子喊着“真酷!真帅!”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当我们停下休息时,经常有村民向我们打听:你们到哪里去啊?你们是参加比赛吗?当得知我们是从杭州骑到这里时,他们全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中午经过宁海县梅林镇时,遇到了一位上海浩瀚车队的骑友大宏。当时大宏正一个人在路边的小树林里休息,看到我们6个同类穿着骑行服呼啸而过时,他像兔子一样窜了出来,然后蹬着车“呼呼呼”赶了上来。他的目的地是象山,我们一起骑了一程。下午4点20,我们赶到了长街镇,坐上了渡轮,上岸又骑了一程,晚上6点半左右到达石浦,和6位来自杭州的自驾车朋友胜利会师,他们一直在饭店等我们,我们受到了隆重的欢迎。这次骑行,第一天我们骑了160多公里,第二天骑了150多公里,我打破了自己的个人纪录,最艰苦的旅程已经完成。晚上我们大家趁夜色游览了中国渔村,看到了朦胧中的海,感觉一身轻松。

    10月3日上午游览石浦老街——瓮城,并成功绕过了入口处,品尝了免门票的喜悦。从石浦往象山县城丹城镇则完全是属于休闲骑了,虽然也有上坡,而且风很大,但毕竟比第一天、第二天要轻松了许多。我们骑骑停停,看看风景、拍拍照,中午到了松兰山景区,在黄金海岸,我看到了真正的大海、海浪和沙滩。站在海边,扶着自行车留下精彩的瞬间,我在心里说:不虚此行呀,不虚此行呀……

    3日下午到丹城后,先在新华路安顿好旅馆,晚上和自驾车的朋友们一起会餐,饱尝了一顿海鲜。4日早上吃早餐时又有惊喜:边上有家“大胖面馆”,卖的是海鲜面,陈大哥和madfxt各叫了一大碗面,里面有梭子蟹,还有蛏子大洋16元,我们吃得不亦乐乎,还拍了照。

     吃完面,就要和大家分手了。这次骑行,我大海见到了,海鲜品尝了,新的行头亮过相了,照片也拍了,感觉非常地满足。大部队要去宁波、再返杭,我想早点到家做些事情,就选择了从象山坐汽车到宁波、再从宁波坐汽车回德清,所谓兴尽而返吧,自行车则随汽车带回。

      感谢前路的组织,感谢良友车队和吟风车队,给了我这次机会,使我认识了许多朋友,这个国庆长假过得真是太充实、太满足、太有意义了。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46 编辑 ]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49
下雨了,但箭已在弦上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49
陈大哥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0
路遇上海来的独行侠——大宏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0
骑友和车友在象山会师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0
室友——绍兴车友时祥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1
松兰山黄金海岸15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1
我的车在旅馆里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1
我在黄金海岸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2
我在黄金海岸2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2
我在黄金海岸4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2
我在黄金海岸8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3
我在黄金海岸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3
由前路带队的同行6位车友在松兰山黄金海岸合影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48 编辑 ]

在松兰山黄金海岸2_nEO_IMG.jpg (102.56 KB, 下载次数: 13)

在松兰山黄金海岸2_nEO_IMG.jp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3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4
时祥的海鲜面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5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雪 于 2009-10-17 09:48 编辑

六。


      2006年12月25日是杭徽高速公路开通的日子,杭州良友车队赶在此之前到高速公路上去体验了一把骑自行车的感觉。

       12月23日是星期六,我、老杜、掉在地上的云、俞芳大姐都去啦,我们在杭州留下镇上了高速。在高速公路上骑自行车真爽啊,云妹妹的自行车是第一次骑,新车终于有机会亮相啦。从高速公路下来后,我们去了附近的余杭仓前镇,中午和良友的车友们一起掏羊锅、吃白煮山羊肉,我们的老朋友周春大哥也来了,大家吃得开心啊。良友车队里有许多好车,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最贵的那辆要6万,汽车的价。

     下午骑车返回,云妹妹进步不少,速度也上去了。到了瓶窑后,我、老杜、俞芳大姐取道回城关,云妹妹和周春大哥回武康。傍晚5点左右,大家都到家了,一天的活动十分有意义。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6
4人合影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7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7 23:57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2
七。

         2007年1月6日,良友车队骑行新市,我妻子也去了。她骑了一辆20寸的宏邦折叠车,从乾元骑到了新市,这是她第一次骑长途。到了下半年,她上、下班乾元、武康地也骑了一段时间。那天我妈妈把我儿子也带到了新市,中饭是在新市的鱼米香吃的。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4
西河口合影_nEO_IMG

[ 本帖最后由 唐斩 于 2008-12-8 00:05 编辑 ]

我、月琴、还还、妈妈.jpg (153.28 KB, 下载次数: 13)

我、月琴、还还、妈妈.jpg

西河口合影_nEO_IMG.jpg (113.94 KB, 下载次数: 15)

西河口合影_nEO_IMG.jp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6
在西河口合影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8
八。

                                                                                  春节骑游—疾风劲吹长三角

       在我的写字台抽屉里,有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照片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上面的主人公是我的小学同学孙杰。当年他转学前往父母的工作所在地青海冷湖油田,路过南京长江大桥时拍了这张照片,在他身后,依稀可以看见桥栏和桥头的雕塑。

      2007年2月21日,丁亥年大年初四,我骑着自行车驶上了南京长江大桥——我童年时曾万分神往的雄伟大桥。此刻,连我自己都觉得惊奇:昨天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当天下午我骑行在安徽芜湖、马鞍山的大地上,傍晚就到了江苏省南京地区的一个小镇——江宁。年初三那天,我游移在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之间,我想象自己是一只蚂蚁在地图上爬行,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自己甚至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但是诗人中间有没有象我这样挑战体力与速度的极限、骑着自行车一天狂奔170公里的?我估计是没有。

      春节长假里,杭州的良友自行车俱乐部按照历年惯例组织了这次长途骑游活动,今年决定绕长三角骑行,体验皖南、苏北春节风情。活动方案是从杭州乘坐5136次火车到安徽芜湖,然后马鞍山、南京、扬州、靖江、南通、苏州、西塘一路回浙江。第一天出发有13名车友,我和老杜是在德清火车站中途上的车,自行车则拆下轮子带上了火车。

      在拥挤的车厢里,我们这一群戴着头盔、身穿五颜六色骑行服的人成了最扎眼的景致。所谓“树大招风”,结果列车员盯上了我们,原因是我们的自行车都没有交行李费。几个回合的交锋之后,列车长亲自过来与我们的朱队长谈判。他们两人站在车厢的门边开始“论剑”,我们隔得远远的听不到他们谈些什么,但是透过玻璃门窗可以看到朱队在空中有力地挥动着手臂,看得出,他并没有气馁落败的样子,而列车长多数时候则是把手臂交叉叠放在胸前倾听,这让我倍感安慰。果然,过了10多分钟,朱队笑呵呵地走回座位说:“我给列车长上了一课。按照铁路法的规定,我们的车既不超长也不超重,而且拆了轮子后无法骑行,不能算是自行车,只能算作是自行车零件,当然就不用交行李费啦。”

          我们是下午二点半从芜湖火车站出来的,在车站合影以后就直奔南京。从下午二点半骑到晚上六点,共骑行78公里,到了南京地区的江宁。江宁是个小镇,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旅馆,卫生间、水龙头都是公用的,没办法,只好将就着过一晚啦。最大的问题是吃饭,由于皖南、苏北一带的风俗习惯与浙江不尽相同,初三、初四沿途旅馆饭店几乎都闭门谢客。我们向旅馆老板打听了,才知道几里路外有一家饭店,是这个小镇上唯一开着的。于是我们叫了一辆“三卡”过来,一部分人坐车,一部分人步行,“三卡”分了三次才把我们全部接到了饭店。饭店不大,但老板做得一手好菜,喝着啤酒、品尝着正宗的淮扬菜,一天的疲劳似乎已离我而去。窗外的马路一片漆黑,所有的店铺都关着门,疾风在皖苏平原上呼啸着刮过,远处传来一两声火车的长笛声;饭桌上,酒正酣、菜正香,多么恬静的夜晚……老板的两个女儿正好放假在家,就充当起了服务员。红火的生意、懂事的孩子,灶火旁的老板是一脸憨笑。

       吃完饭,大家慢悠悠地步行回旅馆,在清冷的马路上大声地说笑。路上没有人,路旁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大红春联,在陌生的小镇、陌生的街道,我们说着家乡话,说着我们熟悉的人和事,陌生、熟悉、亲切等诸多感觉以及浓浓的年味纠缠在一起,让人如饮甘醇美酒。试问如果不是这次骑行,我怎会来到江宁小镇?而明天别后,哪年哪月我才会故地重游?明天的明天,南京、扬州、南通、苏州……一个个城市,一个个精彩等着我们。


2007.2.26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9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9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09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0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0
在芜湖火车站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1
我在火车上喝酒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1
南京合影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1
我的车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2
我在南京瓮城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2
在南京长江大桥4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3
扬州运河大桥合影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3
在安徽马鞍山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4
在南京长江大桥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19
九。

                                                   最好的骑行服送给特别的你
                                             20名骑友今赴千岛湖看望一白血病患者

  □通讯员 陈德明 本报记者 杨影

  

  被全球誉为“环法英雄”的环法自行车大赛七连冠获得者阿姆斯特朗,曾说过“live strong(顽强地活着)”,崇拜他的淳安千岛湖镇一位普通市民、白血病患者陈小东说,“有生之年,我想一直在路上。”今年2月,因为一封陌生来信,中国第一个翻译环法自行车赛的人——朱佳强,与陈小东这个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元宵前一天,由朱佳强牵头的一支20人的自行车队,要从杭州出发,骑到100多公里外的千岛湖镇,他们将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套最好的骑行服和最好的头盔,给陈小东带去一个惊喜的元宵节。

                                                     信封里有张白血病化验单

  朱佳强,53岁,中国第一个翻译环法自行车赛的人,浙江良友自行车俱乐部发起人,浙江荣大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兼工会主席,“千里走单骑”已是他的家常便饭。有人给他算过,他骑过的路,可绕地球10圈。

  2月8日,朱佳强收到一封陌生来信,内有一张省人民医院开出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报告单,还有一封信,署名“陈小东”。信上这么写道:

  我是淳安县千岛湖镇一位普通市民,2002年患上白血病,今年已是第5个年头。2006年是我过得最充实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的9月,在朋友帮助下,我有了一辆价值400多元的公路自行车。

  从此,每天我都要骑上一两个小时,加上每天早上跑步和爬山,半年下来,我感觉体质好了很多。家条件不好,自己1999年失业,家中靠父亲的退休工资生活。每个月我的药费都在4000元左右,平时做点小生意,刚够药费。我常想,要是哪一天能拥有一套骑行服,包括眼镜、衣服和裤子,还有头盔,那该有多好啊。朱先生,如果你的俱乐部里有这些旧东西,能不能便宜一点,帮我买一套?我知道自己生命会很短暂,但想在有生之年做喜欢的事,那就是骑着车,一直在路上。

                                         骑行让白血病人萌生“铁人”梦

  陈小东说,他曾是供销员,1999年失业,2002年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此后3年,一直消沉度过。“惟一的办法是骨髓移植,可是太贵。找工作,又难。”2005年11月化疗后,陈小东住院一个月,衰弱得连楼梯都几乎爬不动。

  去年正月,一个朋友买了辆公路车,他在朋友鼓动下,也买了辆价值400多元的车。“每天骑车一两个小时,看看大自然,心里不难受了,饭量也大很多。”陈小东说,反倒是朋友懒散下来,于是,他成了小镇“独行侠”。

  渐渐地,小东发现自己其实还“行”:一周可骑车5天,去年7月初学游泳的他,居然很快能游上2000米、3000米,且能坚持到12月。“感觉身体比前三年好多了,每周做一次血常规,几项重要的指标都是好的,再也没做过化疗。”

  去年,在千岛湖举办的环湖160公里自行车赛,让他开了眼界。“来了10多支队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喜欢骑车的人。”陈小东给组委会打电话,想参赛。“请问你有没有专业装备,比如骑行服?”听对方这么一问,陈小东知道没戏,“人家的车、装备,价值可能上万。”

  去年末,陈小东又听说,家乡可能举办“铁人三项赛”——10公里跑步、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他又心动了,但想到上次报名经历,恰好又在报上见到朱佳强的文章,陈小东考虑再三,给朱佳强写去了开头的那封信。

                                            元宵前骑车送去骑行服

  收到信后,朱佳强在一个论坛上发起倡议:

  “我为他顽强地活着的精神所感动。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我与‘骑行天下’店的王老板商量,决定过年后搞一次活动,骑车去千岛湖看望他,实现他的梦想——我们大家来捐助,送他一套最好的骑行服和最好的头盔!时间定在3月3-4日,每人捐50元。”

  在骑友眼中,阿姆斯特朗是超越体育冠军的一个精神偶像,因为他曾是因患睾丸癌、被医生判定只有50%存活率的病人,而他最后却奇迹般地战胜病魔,成为环法自行车大赛七连冠。

  一支骑车探望陈小东的队伍立刻组织起来,来自全省的20多名“良友”成员自告奋勇参加。

  “良友”车队骑友王世国,拥有一家销售世界顶级体育品牌“TREK”的“骑行天下”店铺,自告奋勇承担一半的礼物费用,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珍藏的、带有阿姆斯特朗名言“live strong”标志的限量版头盔,捐赠出来,还有一套崭新的TREK 蓝色骑行服,正是阿姆斯特朗夺得七连冠时所穿的队服款式,总价3000多元,“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小东继续顽强生活。”朱佳强说,骑行队中,不乏曾因各种疾病被医生“判死刑”、却通过骑行改变命运的例子,“只要有不放弃的精神,敢于抗争,就有可能的成功。”

  “我愿意在出发那天做全程播报。”德清骑友陈德明说,他将代表湖州的6名骑友,从湖州赶到杭州,参加这次活动,并在元宵节那天,与陈小东共同度过。

  今日7时,这支特殊的自行车队,从杭州吴山广场出发,行程140多公里,历时7小时。届时,陈德明将记录下全程,早报将继续报道。(0310701)






                                           骑行162公里送上珍贵礼物
                                    陈小东说,我要继续骑行,坚强地活着

 
  □通讯员 陈德明

  

  早报讯 昨天上午7点半,26名杭州良友自行车队的车友,从杭州吴山广场出发,长途骑行162公里,费时6个半小时(中途休息时间不算),于下午4点30分,到达淳安县的千岛湖广场,赶在元宵节前,把一套最好的骑行服和最好的头盔,送到身患白血病的车友陈小东的手中。

  昨天早上,3名德清车友早上6点半就赶到杭州,随队骑行。经早报昨天报道后,陈小东的事也牵动着当地市民的心,12名当地“两轮摩托车俱乐部”的成员,及11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也赶来看望陈小东,并献上爱心。

  捐赠仪式在千岛湖广场举行。杭州、德清、千岛湖三地车友与陈小东一起合影,并拉起了写有“live strong(顽强地活着)的黄色横幅。

  法语专家朱佳强把骑行服和头盔送给了陈小东。朱佳强说,陈小东的精神对所有车友都是一个鼓励,今天捐赠的是带有阿姆斯特朗名言“live strong”标志的限量版头盔,还有一套崭新的TREK蓝色骑行服,这正是抗癌英雄阿姆斯特朗夺得环法七连冠时所穿的战袍,送给陈小东,具有特殊的意义。

  陈小东说:“这几年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自行车运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今天这么多的车友路远迢迢赶来看我,令我十分感动。千岛湖去年举行了2006年环千岛湖公路、山地车邀请赛。有了这套骑行服和头盔,我以后也要报名参加环湖赛。我要继续骑行,坚强地活着。”(0310602)




连续两日登载该报道的《今日早报》网上地址:
http://zjdaily.zjol.com.cn/jrzb/ ... content_2388381.htm
http://zjdaily.zjol.com.cn/jrzb/ ... content_2388822.htm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0
去往千岛湖途中,德清三位车友一马当先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0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0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1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1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4
十。

      
                                                        骑行钱塘村:一桥跨三府

       2008年5月2日是休息天,是出去骑车玩呢,还是去工作呢?想想,有地方扒分还是扒分去吧,于是我决定去钱塘村干活,工作、骑行两不误。武康到禹越钱塘村单程46公里,上午9点出发,下午4点到家,来回92公里,休闲骑差不多了。

  

                                              桥北是嘉兴 桥南是杭州 桥西是湖州
                                                   一桥跨三府 德清坐中央

      在德清县禹越镇钱塘村往东约300米的地方,有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淳安桥。这座明代小石桥横跨嘉兴、杭州两市,同时连接湖州市,被称为“一桥跨三府”。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它虽然不在德清县的地界上,但德清却稳坐中央——当仁不让地拥有中间最大一个桥洞的行使权。

                                                     曾经是交通要道

       淳安桥隐藏在桐乡市洲泉镇众安村一片民房之中,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指点,外人很难发现它的身影。横跨水面不大的淳安港,淳安桥在这里静静横卧了400多年,曾经,淳安桥上人群往来如织,以前是当地人出行的交通要道。


      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淳安桥也经历了多次修缮。桥北68岁的陆茂芳老人说,最近的一次大修发生在60年前,那时候他才刚刚记事。现在虽然不远处早已修建了新桥,但附近居民对古桥情有独钟,不少人仍然愿意从这里经过。

      淳安桥属于江南水乡常见的三孔平桥,底下用6块大石块做成两个桥墩,上面铺上石板。有意思的是淳安桥下三个桥洞各有其主,且立字为据。桥门中间刻着“中央桥门为德清县东西连接之水道”,南桥墩上刻着“南首桥门东西航线杭县界”,北桥墩上刻的则是“北首桥门东西航线崇德县界”,清楚规定了旧时三地居民行船时所经过的桥洞,以免发生碰撞等事故引起纠纷。

                                                    过桥就要漫游费

       现在淳安桥的桥北是嘉兴桐乡市洲泉镇众安村,桥南是杭州余杭区运河镇戚家村,桥的西面大约300米的地方,就是湖州德清县的钱塘村。桐乡人只要一抬脚,走过10多米长的桥面,就到了杭州市余杭区境内。

       戚家村的陆文龙经常跨过古桥到桥北的老朋友家拉家常,不过他虽然带着手机,但几乎不打电话,别人打过来也很少接,陆文龙说,因为一过桥使用手机就得付漫游费。他还说,他的房子曾经在洲泉地界,但他的户口一直是余杭的,直到20多年前才搬到对面去住。

       数百年来,三地居民相处和谐、融洽。陆文龙说,每次桥需要维修都是三地居民大家出钱,几年前桥下面有个柱子歪了,整座桥很危险,不管是嘉兴、湖州还是杭州的,大家都按户出钱,用筹集到的钱来修这座桥。陆茂芳老人介绍说,由于这座古桥的存在,当地居民交流十分密切,三地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方言习俗等几乎都一样。
   
                                                          德清为何坐镇中央

       从淳安桥的地理位置来看,它横跨桐乡、余杭,距离德清稍稍远些,但为什么德清却拥有中央桥洞的行使权呢?

       对此,陆茂芳老人解释说,毕竟,建桥已经是40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三县的地界是怎样的,三县居民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都已经无从知晓。但他听上辈人说,桥东旧时候曾住着一些德清人,后来才慢慢搬迁到了桥西的钱塘村,现在桥东已经没有德清人了。不仅淳安桥中间的桥洞是归德清人行船的,连桥面的中心位置也是归德清的。在众安村的一家小店内,店主说,听说淳安桥下的河道以前也是属于德清的。这样推测起来,可能在400多年前,桥东、桥西的德清人往来更加频繁一些吧。

       在桥南的戚家村,记者还听说了这样一件事:“陆”姓是戚家村的大姓,但是一场火灾过后,几户陆姓人家搬迁到了桥北,所以桥南、桥北的陆姓原是本家。由此可以想象,围绕着淳安桥,三地居民交叉迁徙曾是寻常事、频繁事。那么,桥东的德清人全部搬到了桥西,是不是也因为遇到了某项变故,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呢?也许,更多的问题要留待文史研究者们来给出答案。


                                                记者  陈德明  文/图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5
此文引起了德清县桥梁研究专家朱惠勇先生的关注,经他考证终于给出了答案。


                                                            话说淳安桥

作者:朱惠勇  来源:今日德清  时间:2008-7-2  【 字体:大 中 小 】 〖 双击滚屏 〗  

  日前,陈德明先生不辞辛劳,单骑前往桐乡市洲泉采访,报道了“一桥跨三府,德清坐中央”的文章。我作为一个长期潜力研究古桥的人,对此文特别感兴趣。

  与陈先生交谈中,他吐出“难找”两个字,确实如此,本人多次碰到“找桥难”的事情。因为农村的桥,并不像城市中寻桥那么简单,淳安桥掩藏于桑木成林、民居错落之中,难度确实较大。淳安桥原为德清县**镇海卸村的古桥,历来隶属我县管辖,所以有“德清坐中央”之说法。我查阅有关史志,补充商榷。

                                             **历来是德清县辖地

  清康熙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686—1842),清朝官修《大清一统志》三次,是内容丰富、最完整的地理总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地理学家、德清籍著名文人胡渭参加撰修。据《大清一统志.湖州府地图》中清晰注明,**市隶属于德清县。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德清县五里方图》上,**位于我县东南方向,犹似兔尾巴垂挂在县图的东南角上。地图上淳安桥,注名为纯安桥。按近年编撰的《德清县地名志》载:“清朝时,德清县十四部,有海卸、**等六村。”再说我手中收藏了一张民国初期的《德清县图》,由邑人严明扬所绘,图上的**为德清县的一镇,界于德清与杭县之间。在民国时,德清县的第四区为**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市县行政区域调整。1950年5月,经上级批准,将德清县**镇、海卸划归崇德县。这说明了唐武后天授二年(691),从武康之东乡置武源县(即德清县)所管辖的**,经我县隶属管辖1259年后,正式从县境划给邻县。1958年崇德县并入桐乡,此后该县将原海卸村(运河之北)的区域划入洲泉镇,这就是淳安桥今处的位置。

                                              淳安桥德清管辖了近700年

  淳安桥,又名纯安桥,仁安桥。它南北方向横跨于德清县百亩漾东面的支流上,桥下的水源来自于百亩漾。它是一座三孔排柱墩台石梁桥,长不足20米,宽约2米左右。元初为古桥,明代时,里人集资造桥时,弃木改建为三孔石梁桥。现桥为民国元年至十六年(1912—1927)里人筹集资金重建。因桥处于德清县境内,桥石采用武康紫石构筑,江南造桥多见武康紫石,因此石料是一种具有小蜂窝的优质石料,雨后天晴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紫色的光彩。在民间认为有“紫气东来”的瑞兆,十分吉利。因淳安桥在清朝多次重修,桥体渗入少量杂石。桥面两侧原有护栏,因损毁后,近年改用钢管护栏,以示行人安全往来。

                                                      桥排柱上的对联

  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在明代中叶时,东南沿海乡镇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地区尤为突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社会的发展,造桥铺路的意识超前,当时提倡追求桥梁美化,增强桥文化的内涵。在江南石桥上有刻字勒石,淳安桥排柱石上镌刻“南首桥门东西航线杭县界,北首桥门东西航线崇德县界”的对联,桥楹联标准来说,此联没有对偶工仗、平仄协调,它其实是为船舶导航的文字,相当于今日公路上的“路标”,让船工读来一目了然,利于安全航行。因桥处于德清,造桥,修桥资金来自于德清人募捐。

  按当时习俗、礼尚来讲,谁家造桥谁家先行的规矩,如果是单孔桥洞的桥梁下行舟,外地船应该主动礼让本地船。若如三孔桥洞以上的桥梁,本地船可堂而皇之走中间桥洞(即最大的桥洞)。这就是陈德明先生文中所说“德清坐中央”的道理。因为淳安桥地理位置独特,在1950年5月以前我县管辖时,它地界德清与杭县之间,此后划入桐乡市后,可谓是“一桥跨三府。德清坐中央。鸡鸣三市听,阡陌互交错”这样罕见的地理位置。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6
淳安桥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6
我在淳安桥上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7
林荫路3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7
我的中餐2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8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9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9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29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0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0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1
十一。

                                                         天泉山友谊赛  德清车友获佳绩

记者  陈德明  文/图

        2008年6月1日上午,位于莫干山下的香水岭宾馆内热闹非凡,100多位浙江各地的自行车运动好手在这里整装待发,准备参加由杭州正凯单车生活馆主办的2008“闪电杯”浙江天泉山山地友谊赛,我县有10余位车手参加了比赛。

      参加此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是来自杭州的龚文田老人,今年75岁,最小的是求是浙大附小的六年级学生袁天润,今年才13岁。袁天润小朋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参加比赛的,他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自己将在德清天泉山度过一个特殊的节日。龚文田老人每年都要和浙江良友车队的车友们来德清骑行,对德清的情况比较熟悉。他说,德清离杭州近,莫干山附近的环境非常适合自行车运动,是骑行者的天堂。浙江良友车队的朱佳强队长说,德清已成为良友车队的训练基地、休闲基地,他们每年都要来10几次。

       本次比赛分男子中青年组、男子中老年组、女子组,赛道从香水岭宾馆门口开始至天泉山顶共计8.5公里,前3.5公里为柏油路面,后5公里为砂石路面。经过奋勇拼搏,我县车手陈荣伟获得男子中青年组第七名,我县另一位车手陈军建获得男子中老年组第六名。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2
别上号码布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3
德清体育局长冯骑讲话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3
良友车队朱佳强讲话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4
准备比赛出发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4
老杜和小黑1_nEO_IMG

作者: 唐斩    时间: 2008-12-8 00:35
我们德清的裁判员_nEO_IMG





欢迎光临 骑行网 HZBIKE (http://hz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