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标题: 《“生活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1492征服天堂》(全文完) [打印本页]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28
标题: 《“生活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1492征服天堂》(全文完)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7-15 22:30 编辑

迦太基人说:“罗马人要在地中海里洗手,先要征得我们的同意”;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说:“人们告诉我,西面的大洋是不可征服的”;
葡萄牙国王说:“我们失去了一次重大的机会”;
格拉纳达王的母亲说:“你没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守住自己的国家,却在像一个女人一样的哭泣!”
恩格斯说:“自从有了这种全球海洋航行的必要的时候起,地球才开始成为圆的”;
英国首相WILLIAM PIT 说:“当我们口口声声说是去解放他们的时候,有谁能告诉我,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变成我们的奴隶的?”;
墨西哥地铁上说:“哥伦布是500年前走错路的一个流氓”;
东乡平八郎说:“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各员一层奋励努力”;
。。。。
哥伦布说:“人生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cyNTE2MDg=/v.swf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29
IMG_4487
大仲马笔下《基督山伯爵》故事的发生地法国马赛港,作为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历经风雨却仍活力依旧。

IMG_4487.jpg (199.86 KB, 下载次数: 21)

IMG_4487.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0
IMG_4515
马赛港内,一个船员正在冲洗甲板。

IMG_4515.jpg (117.01 KB, 下载次数: 15)

IMG_4515.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1
IMG_4729 4741 4743
此行正值法国**改革养老金制度引起全国大罢 工,但法国人即使罢 工也显得非常浪漫。**队伍没走多久便开始在马赛大教堂前跳起舞来。图为几个孩子走过我的镜头前。

IMG_4729.jpg (185.62 KB, 下载次数: 23)

IMG_4729.jpg

IMG_4741.jpg (175.02 KB, 下载次数: 25)

IMG_4741.jpg

IMG_4743.jpg (217.81 KB, 下载次数: 17)

IMG_4743.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2
IMG_4780
法国小镇阿尔勒的街头窗户,这个小镇因著名画家梵高而闻名于世。梵高以这个小镇的风景创作了几十幅作品,现在这个小镇依旧有“梵高路线游”,向世人展示梵高当年画中的地点。

IMG_4780.jpg (190.18 KB, 下载次数: 20)

IMG_4780.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3
IMG_4879
法国南部的海滩黄昏。

IMG_4879.jpg (175.19 KB, 下载次数: 31)

IMG_487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5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8 22:36 编辑

IMG_5234
到西班牙巴塞罗那,与其说是来看一座城市,到不如说是来参观某个人的建筑的作品,这个人就是高迪。他一生在巴塞罗那创作了很多风格独特的建筑作品,是整个城市的灵魂人物。  1926年6月10日,他在巴塞罗那街头被电车撞倒死去,因为衣衫褴褛,被人认为是个流浪汉,多日无人收尸。一代名师,如今已成为巴塞罗那的招牌人物,其设计的“圣家族赎罪教堂”更是造已成为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

高迪设计的“圣家族赎罪教堂”外形及其复杂,如今施工已历百年,仍未结束。


IMG_5234.jpg (188.45 KB, 下载次数: 17)

IMG_5234.jpg

IMG_5443.jpg (233.31 KB, 下载次数: 18)

IMG_5443.jpg

IMG_5646.jpg (193.36 KB, 下载次数: 19)

IMG_5646.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5
IMG_5399
西班牙街头有很多涂鸦之作,大部分只能被称为“涂”或者“鸭”,但其中偶尔也有蛮有意思的作品。

IMG_5399.jpg (223.53 KB, 下载次数: 17)

IMG_539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39
IMG_6057
马德里南45公里处的阿兰胡埃斯原本是皇家的度假之地,整个小镇就是一座皇家花园。但这个小镇真正出名的原因却是一个叫罗德里格的作曲家,以小镇为题材小写了一首吉他协奏曲,从此这个地方名扬世界。令人唏嘘的是,虽然小镇的美景足以震撼任何过路的游客,但作曲者本人却从未真正看见过它。2岁的时候作者患白喉,从此失去视力,成为一位盲人。

IMG_6057.JPG (298.2 KB, 下载次数: 27)

IMG_6057.JPG

IMG_6323.JPG (320.63 KB, 下载次数: 14)

IMG_6323.JPG

IMG_6336.JPG (320.89 KB, 下载次数: 25)

IMG_6336.JPG

IMG_6488.JPG (436.19 KB, 下载次数: 20)

IMG_6488.JPG

IMG_6649.JPG (231.68 KB, 下载次数: 20)

IMG_664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0
IMG_6624
阿兰胡埃斯为了纪念这位作曲家,将其夫妇葬在小镇的墓园里。图为小镇的墓园一景。

IMG_6642.JPG (144.4 KB, 下载次数: 22)

IMG_6642.JPG

作者: melo    时间: 2011-5-8 22:41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1
IMG_6932
西班牙三朝古都科尔多瓦大教堂的清晨。
如果说西班牙北部文化基本上是以罗马基督教文化为主的话,那么从科尔多瓦开始,则明显不同。其大教堂在有些书上被称为清真寺,因为其是在原先的清真寺基础上翻建的。多处留有明显的伊斯兰教的痕迹,这是在欧洲其他城市所不可能有的。

IMG_6932.JPG (161.44 KB, 下载次数: 24)

IMG_6932.JPG

IMG_6966.JPG (193.27 KB, 下载次数: 31)

IMG_6966.JPG

IMG_7120.JPG (180.65 KB, 下载次数: 21)

IMG_7120.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3
IMG_7296
西班牙科尔多瓦的“罗马桥”。哥伦布当年在此城市等待女王批准他的“西航东方”计划,耗时多年。为谋生,从一位雄心勃勃的探险家沦落为一个旧书摊贩。想必当年哥伦布也多次走过这座古桥。

IMG_7296.JPG (91.52 KB, 下载次数: 44)

IMG_7296.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4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8 22:45 编辑

IMG_7661
如果说一定要选一个西班牙最著名的景点,那么唯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莫数。这个景点是如此之热门以至于如果你旺季来,不预约都买不到票,其内部最热门的宫殿Nazaries  需要按门票上规定的时间方能进入。这曾经是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据点,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1492年,作为“再征服运动”的一部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女王伊莎贝拉率兵最终拿下了这个久攻不克的据点,从而标志着将阿拉伯人彻底赶出了西班牙。

我原以为画中所描绘的阿尔罕布拉宫背后是雪山纯属艺术发挥,但吃惊的是,这座已经靠近非洲的宫殿背后真的是皑皑雪山。

IMG_7661.JPG (140.02 KB, 下载次数: 37)

IMG_7661.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5
IMG_7742
观景台上,大家争相希望用相机留下阿尔罕布拉最后的落日。

IMG_7742.JPG (113.37 KB, 下载次数: 44)

IMG_7742.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6
IMG_7409
阿尔罕布拉宫内一扇窗户。

IMG_7409.JPG (150.26 KB, 下载次数: 38)

IMG_740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7
IMG_7896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皇宫,令人在此想起阿尔罕布拉宫。

IMG_7896.JPG (229.79 KB, 下载次数: 38)

IMG_7896.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48
IMG_8135
西班牙塞维利亚

IMG_8135.JPG (161.48 KB, 下载次数: 36)

IMG_8135.JPG

作者: justxu    时间: 2011-5-8 22:49
其实天朝也有的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0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8 22:52 编辑

IMG_8358
西班牙维尔瓦的拉必达修道院的修道士抱起一只猫咪。

1485年初夏的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领着一个小男孩,来到这个修道院门口,敲开大门,对守门人说:“能不能给孩子一口水喝”。当守门人问到他为什么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回答说,我要“西航东方”。随后这个修道院将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了女王伊莎贝拉,称为了他通天的阶梯。1492年10月12日,这个年轻人发现了美洲。他就是哥伦布。

如今,这个修道院被称为“美洲的摇篮”。在纪念哥伦布的各种纪念碑上,都会出现这个著名的大门。

幅图:巴塞罗那哥伦布纪念柱上雕刻的这个场面。

IMG_8358.JPG (152.32 KB, 下载次数: 33)

IMG_8358.JPG

IMG_5134.jpg (107.34 KB, 下载次数: 37)

IMG_5134.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1
IMG_8533
“美洲的摇篮”--拉必达修道院门口的一只猫对我的相机发生了兴趣。

IMG_8533.JPG (139.14 KB, 下载次数: 37)

IMG_8533.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2
IMG_8852
这里被称为欧洲的“天涯海角”,是整个欧洲大陆最西南部向大西洋中突出的一个岬角,名字叫“圣文森特角”。直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依旧有人相信太阳最后是嘶嘶作响,冒着蒸汽落于海中的,于是他们不远千里赶来这里企图看到这一壮观的景色。

1493年3月14 日黎明,就在这个岬角西面远方的海面上漂来一只帆船,它前桅折断,船身倾斜,依旧傲然前行,对圣文森特角鸣炮致意。无人能够猜到,它带来的是发现美洲的消息,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IMG_8852.JPG (67.9 KB, 下载次数: 33)

IMG_8852.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4
IMG_8892
圣文森特角海边的岩石纹理。

IMG_8892.JPG (319.48 KB, 下载次数: 37)

IMG_8892.JPG

IMG_8731.JPG (68.46 KB, 下载次数: 34)

IMG_8731.JPG

IMG_8752.JPG (446.84 KB, 下载次数: 42)

IMG_8752.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5
IMG_9095
葡萄牙虽然痛失哥伦布、麦哲伦两员大将,但其并不缺乏自己的英雄和辉煌的航海史。在“地理大发现纪念碑”前方的地上画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着葡萄牙航海家的名字以及发现各地的时间。在他们当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达伽马,他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最终抵达了印度,而这其实才是哥伦布真正寻找的地方。

(注:哥伦布虽然四次西航,但至死也不知道他发现的是一块新的大陆,他一直以为自己在东南亚一带,古巴就是日本。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跟《马可波罗游记》上说的很不一样。真正认为美洲是一块新的大陆,应该是在麦哲伦环球航海之后。)

IMG_9095.JPG (239.59 KB, 下载次数: 42)

IMG_9095.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6
IMG_9118
贝伦塔远处的建筑在暴雨中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为纪念达伽马发现印度所建的贝伦塔现在已经成为葡萄牙里斯本的标志性建筑。事实上这是一座军事要塞,直接扼泰霍河河口。本来计划在对岸造一座同样的要塞,对河面形成交叉火力,但一直未能动工。

IMG_9188.JPG (99.91 KB, 下载次数: 29)

IMG_9188.JPG

IMG_9255.JPG (140.1 KB, 下载次数: 34)

IMG_9255.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7
IMG_9505

一个男孩跑过二战纪念碑,每根柱子代表一个州。
摄于美国华盛顿。

IMG_9505.JPG (166.41 KB, 下载次数: 30)

IMG_9505.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8
IMG_9525

华盛顿标志性建筑独立纪念碑的黄昏。
华盛顿有立法,任何建筑不得超过此高度。

IMG_9529.JPG (166.34 KB, 下载次数: 34)

IMG_952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8
IMG_9569

华盛顿林肯纪念堂。

IMG_9569.JPG (103.02 KB, 下载次数: 33)

IMG_956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2:59
IMG_9582

两个晨练的当地人跑过华盛顿自由纪念碑。

IMG_9582.JPG (121.95 KB, 下载次数: 34)

IMG_9582.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1
IMG_9271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爱玲顿公墓实际上是南北战争期间南军统帅罗伯特李的私家花园。南部战败,李将军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孩子,当时负责后勤的 MEIG 将其儿子葬在了这里,这就是爱玲顿公墓的来历。

(习惯上我们称爱玲顿公墓在华盛顿,其实与五角大楼一样,他们均位于伯托马克河的西岸,严格地说,他们并不在华盛顿,而是在弗吉尼亚州。)

IMG_9721.JPG (324.41 KB, 下载次数: 28)

IMG_9721.JPG

IMG_9918.JPG (205.67 KB, 下载次数: 31)

IMG_9918.JPG

IMG_9939.JPG (256.99 KB, 下载次数: 30)

IMG_9939.JPG

IMG_9951.JPG (173.16 KB, 下载次数: 30)

IMG_9951.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2
IMG_0324

圣多明各的孩子们在哥伦布墓前打棒球。

位于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的哥伦布墓也许真的是这位圣人的埋骨之地。他的死,正如他的生,至今仍是个谜。另一种说法是他的骨骸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内。也许这正是圣人本人的愿望,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都会同时出现在新旧两大陆之上。

IMG_0324.jpg (229.52 KB, 下载次数: 37)

IMG_0324.jpg

IMG_0422.JPG (141.78 KB, 下载次数: 33)

IMG_0422.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3
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首都圣多明各自称有众多的“美洲之最”。他当然有资格这么称,因为这里是哥伦布在新大陆建立的第一个殖民点。图为当地的孩子们在为圣诞搭起的舞台上玩耍,背后是哥伦布的儿子迭戈哥伦布当年的总督官邸。

IMG_0606.JPG (174.76 KB, 下载次数: 31)

IMG_0606.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3
52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让我把最后一张照片的位置留给加勒比的大海和欢乐的游人。

IMG_0771.jpg (158.88 KB, 下载次数: 33)

IMG_0771.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4
骑行公里数:2046 KM
时间:52天

使用相机:EOS5D 17-40 F4L  70-200 F4L
以上照片部分略有剪裁,均无PS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6
行程概况:
去程:
上海浦东---意大利米兰----葡萄牙里斯本---美国纽约---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
回程:
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美国迈阿密---洛杉矶---中国北京---杭州
共耗时52天,自行车骑行部分2046公里。

我的全部行李和交通工具。(摄于西班牙阿兰胡埃斯)

IMG_5868.jpg (113.48 KB, 下载次数: 40)

IMG_5868.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09
路线图 1

09120319374f00f11d1460b0ca.jpg (137.15 KB, 下载次数: 37)

09120319374f00f11d1460b0ca.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8 23:10
路线图 2

10082111213a19f7c95b7e72cf.jpg (35.42 KB, 下载次数: 42)

10082111213a19f7c95b7e72cf.jpg

作者: 夜叉    时间: 2011-5-9 12:01
漂亮漂亮。但是还是我朝威武
作者: hexi_tju    时间: 2011-5-9 13:17
悍猫开始发了~~~
作者: hexi_tju    时间: 2011-5-9 13:22
52天太快太短了
作者: qian9839    时间: 2011-5-9 14:31
beautiful~~~
作者: 老余    时间: 2011-5-9 19:17
悍猫又出精品了.
作者: 赵同学    时间: 2011-5-9 19:26
biketo顶完这边再顶
作者: 风雨无阻1    时间: 2011-5-9 19:48
照片真漂亮。
作者: 暴走的高丸    时间: 2011-5-9 20:27
插一下 好片
作者: 沪杭甬高速    时间: 2011-5-9 22:25
羡慕妒忌恨。
作者: 半吊子    时间: 2011-5-9 22:34

作者: melo    时间: 2011-5-9 22:56
拜读大作
作者: populy    时间: 2011-5-10 08:25
猫粉路过。
作者: hexi_tju    时间: 2011-5-10 08:40
感觉内容很快么 还没铺开》?
作者: 城市上空    时间: 2011-5-10 08:55
好美啊....
感谢楼主.
作者: 徐真真    时间: 2011-5-10 08:55
拜读了。。。。。勾起了内心的冲动,。。。
作者: 头朝下    时间: 2011-5-10 11:35
沙花  占位慢慢欣赏
作者: 头朝下    时间: 2011-5-10 11:38
  灰常不错
作者: 头朝下    时间: 2011-5-10 11:38
很不错
作者: wwaayyee    时间: 2011-5-10 11:48
精彩大片
FB啊
作者: miaoko    时间: 2011-5-10 12:44
顶上。。。楼主只能说太幸福
作者: Moderator    时间: 2011-5-10 12:45
BIKE2上的图片质量高
作者: T在路上    时间: 2011-5-10 13:34
前包是放相机的吗?
作者: jick8483    时间: 2011-5-10 15:05
楼主给我们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作者: H    时间: 2011-5-10 16:13
发这里干嘛呢。。。精都没有
作者: 黎明前的太阳    时间: 2011-5-10 16:35
大片啊,真羡慕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5-10 19:46
太强了!
偶像哎!
作者: hzxiaoc    时间: 2011-5-10 21:23
哇~~ 无言了
作者: 头朝下    时间: 2011-5-10 21:24
来看大片的
作者: 头朝下    时间: 2011-5-10 21:27
看了 三遍  还不错
作者: jay8839    时间: 2011-5-11 09:17
无与伦比的美景~生活有时真的比梦境精彩!
作者: 老猪头    时间: 2011-5-11 10:57
这是一只世界上跑得最远的猫。
作者: 495671044    时间: 2011-5-11 12:44
太经典了
作者: dpeng    时间: 2011-5-11 17:58
好贴!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28
迦太基人说:“罗马人要在地中海里洗手,先要征得我们的同意”;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说:“人们告诉我,西面的大洋是不可征服的”;
葡萄牙国王说:“我们失去了一次重大的机会”;
格拉纳达王的母亲说:“你没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守住自己的国家,却在像一个女人一样的哭泣!”
恩格斯说:“自从有了这种全球海洋航行的必要的时候起,地球才开始成为圆的”;
英国首相WILLIAM PIT 说:“当我们口口声声说是去解放他们的时候,有谁能告诉我,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变成我们的奴隶的?”;
墨西哥地铁上说:“哥伦布是500年前走错路的一个流氓”;
东乡平八郎说:“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各员一层奋励努力”;
。。。。
哥伦布说:“人生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29

上篇 --- 天边的图勒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29
“人的脑子总被奇奇怪怪的想法占据着”

在《亚利桑那的眼泪》中,我用了这句话作为开场白,现在我不得不再用一次。因为我实在已经想不起来了,是如何接触到哥伦布这个话题的。只记得为了这个话题,我搜集资料大约有2年了。这是一个无比复杂的话题。当上一次的旅行《西西里美丽传说》快要到达终点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现在终于有资格对大家公布我的下一个计划了,就是寻找哥伦布。当我在一个加油站问如何才能到斗兽场时,一个小伙子用很不错的英语告诉,你一直走到底右转,就是哥伦布大街,走下去就到了。我很不解地想,难道真的暗示我,下一个旅程就是哥伦布的故事?

无论如何,目的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要完成这个旅行,至少要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位于美洲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前两个国家是哥伦布在欧洲的故事发生地,后者则是他首次发现美洲的落脚点。作为中国人,签证不得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前两者的申根签证我容易拿到,仅仅是停留天数的问题,而多米尼加共和国则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陌生的地方。这个国家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也更不可能在国内有使馆。如果你上网查下,可能唯一能找到的与中国的关系就是一件娱乐新闻:“1988年中国著名影星刘晓庆姐妹在香港因为持有这个国家的假护照出境被拘留”。我给位于纽约的多米尼加共和国使馆发去了邮件,幸运的是,他们回答了:“可以合法进入美国或者申根国家,以及英国的旅行者皆可免签进入该国”--- 路居然就这么通了,我的美国签证依然在有效期内。

旅行的准备从2010年2月份就开始了,由于需要在申根国家境内停留40天甚至更长,因此单次入境申请很难做到,必须拿到一个多次入境(即便是2次入境依然不够,因为一般只给30天)。但我申请多次入境的条件又不是很充分。在被来回叫进“小黑屋”6次之后,他们终于接受了我的申请材料,这点大概能创下纪录了。

一周后,拿到了邮寄的护照 --- 出发正式进入倒计时。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29
“再征服 --- Reconquistar”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0
我从未去过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这次预计的行程至少有意大利、摩纳哥、法国、安道尔、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八国,但鉴于哥伦布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西班牙境内,因此我就将此次旅行定位于“以西班牙为重点的欧美游”。


如果说我前面的游记《西西里美丽传说》带给大家的是欧洲之王,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之王的罗马的故事的话,这次可以算是罗马故事的续集。正如不知道哪一片叶片悄然落下预示着秋天已经来临,罗马盛极而衰。往日纯银的货币如今含量只有40%,奴隶起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一场瘟疫夺取了罗马四成人的性命,罗马终于衰败了。往日辉煌的斗兽场里不再有震天的厮杀,墙头开始长满了野草。欧洲再次被“蛮族”所占领,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期。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苟延残喘了一些日子,终于也在阿拉伯人的大炮中倒下。正如当年罗马从台伯河边的一个小村子,慢慢从迦太基人手中夺取北非一样,这里早已成了阿拉伯人的天下。


远在比利牛斯山南的西班牙尚未统一,几个小国为争夺地盘明争暗斗。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阿拉伯人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在当地人的协助下,7000人尝试性地渡过了海峡,一探虚实。没想到的是,就是这7000人,就打败了所有的基督教军队,将其赶入了北方山区。历史上给这些渡过海峡来到欧洲的阿拉伯人一个新的称号:“摩尔人”。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0
由于信仰不同,西班牙成了一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存的世界。一三五是教堂的地方,二四六成了清真寺。语言也不同,阿拉伯语和拉丁语共存。就这样相互之间相处了200多年,一门新的语言诞生了。这种语言里一半混杂着阿拉伯语,一半却是拉丁语 --- 这就是现代的西班牙语。至于那些 al- 打头的西班牙语单词,往往是如假包换的阿拉伯语。


于是在欧洲人看来,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属于欧洲”,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其文化已经严重被伊斯兰文化所污染。


值得报告一下各位的是,以上的关于西班牙历史的基础知识,是我在杭州的公交车电视上看到的,当时非常惊讶,本以为欧洲自然是基督教的天下,谁料想这个西班牙的来历居然是这样的!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1
风水轮流转,得到伊比利亚半岛后的阿拉伯人却又开始了争权夺利。躲在山中的基督教徒看到有机可趁,在十字军东征的精神鼓舞下,杀出大山,摩尔人曾经的堡垒一个个陷落。这个将摩尔人赶出欧洲的行动,我们称之为“再征服运动”。我们的主角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一生的故事和这个“再征服”进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1

一个生也不明,死也不明的人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2
舷窗外天色渐亮,阿尔卑斯山上的积雪提醒我,目的地快到了,旅程即将开始。随着边境检察官一声“咔嚓”的图章声音,这个名为《1492 征服天堂》的旅行正事宣告开始。这个名字是一本电影,也称《哥伦布传》,是1992年为了纪念发现美洲500周年所做的一系列庆祝活动之中的一项(这个活动我们后面还会提到)。主演是“大鼻子情圣”德帕蒂约。这本片子的本身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名气,我费了好大劲才从网上下载到。在电脑城里,对碟片如数家珍的小老板,看到我写着这个片名的纸条,挠头不已。在夏威夷的一个很大的碟片店,我让店员帮我在电脑上查找这本片子,确被告知“no found”。但是,如果给你听一首曲子,恐怕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首曲子的名字被称为“征服天堂”。事实上,整本片子当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这首曲子,而是在最后结束以后,字幕部分才出现的。但这首曲子是如此之轰动,以至于大概没有人不知道,但却从未有人意识到跟哥伦布有关系。其作曲者为希腊电子音像公司的“范吉利斯”。也许大家并不清楚这首曲子的来历,因此很多场合下居然就用作曲者的名字作为了曲子的的名字,让人忍俊不已。

IMG_4069.jpg (49.83 KB, 下载次数: 4)

IMG_4069.jpg

IMG_4083.jpg (31.28 KB, 下载次数: 3)

IMG_4083.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2
视频《哥伦布传》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cyNTE2MDg=/v.swf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3
“下错站了”
作者: melo    时间: 2011-5-15 22:33
坐看大片,随着LZ的图文去旅行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3
米兰机场大巴在火车站将我放下,旅程正事开始。我把自行车从车包里取出来安装起来。但很快发现,后拨被摔坏了。我用手使劲将其掰回来,但已经成了S形。而且无法爬上最大的那个牙盘。为了不引起更大的麻烦,我决定不再去修它了,反正那个牙盘也不常用。由于上次去过热那亚,知道米兰到热那亚之间有无数的大山,于是这次也是坐火车过去。后来在西班牙到葡萄牙的轮渡上,一个意大利人还特地问我,米兰到热那亚有很多山,你是怎么过去的?

IMG_4096.jpg (100.97 KB, 下载次数: 4)

IMG_4096.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4
而且上次到热那亚还记得特别清楚,在到站之前,有一个无比长的隧道,可能有15公里,一出来就是火车站。这次我问车上的人,热那亚哪里下,是不是这站,都说“si,si” (是的意思),但我总是觉得没经过上次那个隧道。下了车来,发现根本不是上次来的那个车站,完蛋,下错站了。

我在热那亚订了2晚的房间,倒下时差。出了站,拿着地图反复核对站台上的名字,有点明白了,这确实是热那亚,但可能是城里的另一个车站,类似我们的“东站”、“西站”。反正时间还早,我拿着旅馆的订单,想要问问,这个地方怎么去。那种拿着地址,不知道问谁,人家也听不懂我说的,这种奇怪的感觉再次让我觉得无比新鲜又无比陌生 --- 我又一次在路上了。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5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15 22:40 编辑

站台前的公交车司机给我指了个方向,可还没等我走过街,就发现了,呀,哥伦布的塑像。原来我想找的热那亚哥伦布塑像就是这里!真是感觉万分亲切,又觉得真是老天有眼,知道我是来找这位圣人的,以至于我一下火车就直接看到了这个塑像。

我的书上插图里印着各地的哥伦布塑像,我都要一个个找出来。但后来到了西班牙,发现他的塑像是在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个两个。

IMG_4100.jpg (108.98 KB, 下载次数: 5)

IMG_4100.jpg

IMG_4105.jpg (97.3 KB, 下载次数: 4)

IMG_4105.jpg

IMG_4111.jpg (100.81 KB, 下载次数: 4)

IMG_4111.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5
哥伦布本人是一个生也不明,死也不明的人,围绕着这个事件,有无数的说法。这次旅行的出发地,是意大利的热那亚,其距米兰大约1小时的火车。热那亚是一般认为的哥伦布的出生地,至今保留着他的故居,而这个故居也正是我这次旅行的出发点。热那亚号称是他故居的直接证据是当时的人口登记簿,上面明确有他的名字。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其传记主要是由其小儿子撰写的,但他明确地说,父亲对早年的事情不愿意多提起。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蹊跷么?很多科学家质疑这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他的婚姻。他娶了圣港岛总督的女儿,显然是个贵族。在他那个年代,一个平民出身的羊毛匠的儿子,怎么可能和贵族攀亲呢?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能从另外角度探寻这位500年前的风云人物的蛛丝马迹。一个科学小组利用计算机技术比对了哥伦布亲笔书写的航海日志,企图发现他的母语是什么。计算机给出的结论是,他的母语是“加泰罗尼亚语”—今日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笔迹专家鉴定了他的文稿,认为这个人自幼学习读书写字,而在当年一个羊毛匠的儿子是没有可能上学的。还有更多更多的疑点。。。。。。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6
那么为什么哥伦布对自己的身世加以隐藏呢?他自己明确地记录了一件事情,在现今葡萄牙 LAGOS 的外海,他参加了一次海战,海战的双方是卡斯蒂利亚王国和热那亚的一支船队,他为卡斯蒂利亚效力。他所乘坐的船被击沉,他抱着一只桨游了15公里爬上岸,死里逃生。从此认为“上帝留他在世上必有大用处”。但史学家却从中看出了蹊跷。根据另外的文献记载,这次海战  一方的首领名字正是哥伦,他一个家族的人。所以很有可能他说了假话,他当时所帮的不是卡斯蒂利亚一方,而是另一方。而多年以后,他寻求资助的,正是卡斯蒂利亚王国,于是如果他曾经和这个国家作战过这件事情被披露,显然对他不利,于是很可能这就是他隐藏自己身世的原因了。

因此有一个与“热那亚说”很有竞争力的“巴塞罗那说”存在,但也许只能永远成为争论。我还是那句老话,这些搞不清楚的问题,归易中天和他的同事们,我们只管看热闹就行了。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6
至于他的死,就更热闹了,居然在新、旧大陆各有一个墓,这个我们留待后面塞维利亚一节再提不迟。

好了,让我们再次回到火车站前这个雕塑。我一眼望去,这个雕塑上有表现当年哥伦布故事的浮雕。--- 等等,让我好好看看。我觉得,依我现在对这个故事的了解,我应该可以看懂这个浮雕上表现的内容了。我慢慢围着这个浮雕转着,总共是4个面。哈哈,我全部看懂了,这2年的功课没白费。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7
第一面浮雕表示的是:
瓦拉多利德的辩论。这是出航前国王令当时的科学院对他的计划可行性进行讨论。

IMG_4103.jpg (68.06 KB, 下载次数: 10)

IMG_4103.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8
第二面表示的是:
首次抵达新大陆,在华特林岛上竖起十字架,宣布此地为“圣萨尔瓦多”。

IMG_4106.jpg (70.48 KB, 下载次数: 6)

IMG_4106.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9
第三面表示的是:
首航归来,将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和物品带来给女王过目。

IMG_4108.jpg (71.77 KB, 下载次数: 5)

IMG_4108.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39
第四面表示的是:
三航被当做囚犯押送回国,左侧的是逮捕他的西班牙人,右侧是支持他的西班牙人。

IMG_4109.jpg (70.04 KB, 下载次数: 4)

IMG_4109.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1
我从网上买了一本《哥伦布全传》,这本书相当厚,但我看了3遍半,最后一遍因为要出发了,来不及看完了。当然我也清楚这种话题有很多的理论的,为了解说方便,在此我就以这本书为准,一般不再提及其他说法。

第一个热那亚要访问的景点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到过了。住下后就步行直奔市中心广场,企图拍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我选择必须在10月11日到达的原因是,第二天10月12日就是“哥伦布日”,因为他是在1492年的这一天凌晨发现美洲的。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2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15 22:42 编辑

(这里我很有必要插一句,在我回来之后的数月,我才知道,10月12日并不仅仅是哥伦布日,而更是被命名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2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15 22:43 编辑

我一到圣洛伦佐教堂前的广场,就惊讶地发现当地人穿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服装在办一个活动。我看不懂标语上写的是什么,但似乎这应该是“哥伦布日”的活动之一。也许就是表达各民族的团结啥的吧。原来庆祝活动早已开始了。


我已经形成这个习惯了,哪怕是很熟悉的名词也要在网上查一下,因为很可能这个名字还被用在其他地方。这不,我一查“哥伦布日”,发现有本电影就叫这个名字。看过之后,觉得是本烂片,但其中有段庆祝的场面,我们好歹可以看到美洲的哥伦布日庆典。

哥伦布日海报.jpg (75.26 KB, 下载次数: 4)

哥伦布日海报.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3
新闻中的哥伦布日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1MzU2NTE2/v.swf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5
我在热那亚拍摄的哥伦布日庆典活动的照片

IMG_4117.jpg (166.84 KB, 下载次数: 4)

IMG_4117.jpg

IMG_4132.jpg (72.76 KB, 下载次数: 9)

IMG_4132.jpg

IMG_4136.jpg (120.12 KB, 下载次数: 5)

IMG_4136.jpg

IMG_4153.jpg (79.29 KB, 下载次数: 7)

IMG_4153.jpg

IMG_4160.jpg (123.17 KB, 下载次数: 8)

IMG_4160.jpg

IMG_4161.jpg (81.28 KB, 下载次数: 10)

IMG_4161.jpg

IMG_4176.jpg (89.72 KB, 下载次数: 7)

IMG_4176.jpg

IMG_4179.jpg (91.97 KB, 下载次数: 7)

IMG_4179.jpg

IMG_4193.jpg (103.57 KB, 下载次数: 8)

IMG_4193.jpg

IMG_4202.jpg (77.52 KB, 下载次数: 11)

IMG_4202.jpg

IMG_4217.jpg (88.24 KB, 下载次数: 4)

IMG_4217.jpg

IMG_4221.jpg (99.37 KB, 下载次数: 6)

IMG_4221.jpg

IMG_4223.jpg (90.34 KB, 下载次数: 4)

IMG_4223.jpg

IMG_4226.jpg (71.49 KB, 下载次数: 4)

IMG_4226.jpg

IMG_4238.jpg (72.51 KB, 下载次数: 6)

IMG_4238.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6
第二天一早,装好全部行李,骑到哥伦布故居前留影。并记录下码表的起始数据,骑行正式开始。

从这里告别热那亚后,我将有很长一段距离内在与这个话题无关的地方旅行。这一直成为我一路上纠结的地方。到底是应该连续的走下去,还是要跨过这段路程?下一个与哥伦布有关的地方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但中间还隔着法国,如何处理?哥伦布本身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东方的情况,又是什么导致他产生了“西航东方”的梦想的?

请看下集:《百万谎言》

IMG_4261.jpg (174.42 KB, 下载次数: 11)

IMG_4261.jpg

作者: 悍猫    时间: 2011-5-15 22:47
图:热那亚除了哥伦布外,在航海界还有另一个名人:约翰卡波特。据说哥伦布将一本签了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送给卡波特。若干年后,卡波特代表英国,从更高的纬度上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并给他发现的土地命名为“New Found Land”--- 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纽芬兰”。

IMG_4113.jpg (64.08 KB, 下载次数: 4)

IMG_4113.jpg





欢迎光临 骑行网 HZBIKE (http://hz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