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乡民练的都比选手大 . . . . 这些选手,包括武岭可以2小时多就骑完的那种,每周骑的量可能都还比休闲组的少。他们一周甚至只骑三次,里程合计甚至不到两百,这不是一个推论的结果,而是我看见的一些事实。相较之下很多一周骑超过5天,每天弄得疲惫不堪,成绩却还是一蹶不振,就显得非常的诡异。难道这些人天赋异禀,是天生的武学奇才? 不,他们的训练也很艰辛,但是差别在哪?差在: 他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上图是一个基本的训练进展模型,不谈竞赛技巧,纯谈基本 POWER 的提升,基础模式就是这样。我们先花一些时间打基础,把强度放低,时间做足。接着把强度拉高,很累很痛苦,然后就等著恢复。老外很强调 " The Power Of Rest",就是在说明恢复的重要性。 恢复的好,你下一阶段就可以用更高的功率作基础练习,然后冲更高的强度,而且在这个阶段"你并不会觉得更痛苦"。这就是"体适能"的提升。举例刚开始练,均速 33KPH 骑1小时,颇累。 那就先用这个基础,练个几周,然后开始练 35KPH X 12分钟X3趟,搞个两三次刺激自己。身体开始累了,就休息恢复,等状况都好了,再来就变成均速33.5KPH 骑1小时才会觉得颇累。如此反覆的进行,几个月后就会发现自己 35KPH 骑1HR 才会觉得颇累,这就是进步了。高手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不用骑很多,但是实力却都非常惊人。 反之练不进步的模式就是像下面这样: 想说开始要练,马上直觉要拉强度。出去就把自己搞的鸡毛鸭血,以为 "这样才是在练车",搞一两周以后,就发现自己骑车很累,速度也都不快。但又觉得"那些强脚会很强一定是因为他们练的比我多!"于是勉强自己又催下去,但疲劳的状态下哪有可能拉出强度呢?于是也就只是维持差不多那样而已。 依我的观察,这大概骑一个月后,身心疲劳,就会强迫进入休息周,因为人也累了车也厌了。休息完有膏了,这时他又想: "我应该有超恢复,可以拉高强度" .... 同学啊,回头看看过去的训练吧,根本没有甚么明显的超载啊,要"超恢复"个什么鬼?? 结果拉强度之后发现:好像跟之前也没差多少?于是对自己的进步,就没甚么信心。如果你有心想变强,请好好的规划你的时间跟内容,并且在对的时间作对的事。 只是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的翻,你的实力永远都会停在那,比你强的永远都会海放你。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骑行网 HZBIKE,杭州自行车网 ( 浙ICP备05016481号 )
GMT+8, 2014-7-2 12:08 , Processed in 0.1249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