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乐平往右过桥,沿着新修的水库,竟见到了我的村子----三槐村.我和老周在村委会前留了影."三槐"一词,来源于王姓氏族对祖先的传承.王姓,追溯上古,来自炎帝.自下虽也有名脉,毕竟史料不足,演义者居多.史至五代,有王祜者,山东莘县人,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至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大名府。许以“便宜”行事,并以相位相许,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三槐比拟三公,足见王祜的自信和远见。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三槐堂在各地多见 .我的祖上曾用过的大型农具和官斗上均有"三槐堂"作记,二年前我在武康的一家古玩店里见到过一只作为标准计量器的谷斗,精致漂亮.多次与店家商量让与我,无奈店主与我同姓.只好作罢.但时常惦记.弄得店家碰到我就"亡顾左右而言它". 这个三槐村是因建水库三村合并后,因村委建在旧时西华村三槐堂附近而得名.看来我们老王家还是门脉久远,甚幸甚幸.此行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