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井坊巷]
百井坊巷西起延安路,东至北路,南邻凤起路,北靠体育场路,巷内尚存最后一口井。为保护好这口井,社区出资重建井圈,并在沿四周找了石栏杆和纪念碑,“饮水思源”碑纪念了百井对百姓的恩惠,也提醒了世人要惜水、爱水。巷内还有另一处重要的古迹——杭州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堂,距今已有340余年,由意大利传教士马尔蒂诺.马尔蒂尼(中文名是卫匡
国)筹建的,对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打铁关路]
打铁关路南起朝晖路,向北至文晖路,与东新路相连,因路的北段有古打铁关而得名。据传,打铁关在南宋时称“太平乡百井街”,著名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驻扎兵营,并设铁匠铺锻造兵器,现今打铁关附近的兵营弄`,白兔墩等处还留有岳家军遗迹。为保留历史文化名城之魂,重拾打铁关历史碎片,在遗址上建陈列馆,塑岳飞像,建牌楼,刻碑廊等,给杭州增添了一条具丰富历史内涵的精品小巷。
[草营巷]
草营巷北靠信义坊特色商业街,东起湖墅南路,西至莫干山路,全长520米。草营向之名有多种说法:其一。相传南宋迁都临安,兵马扎营在此,故名草营巷。其二,原先这条巷附近都是菜地,菜弄为了方便看管蔬菜,就在菜地上“结草为营”,搭建的茅草屋连成一片,曰“草营”,因此得名。草巷历史上素有“南有清河坊。北有信义坊”之说。与信义坊,运河,江涨桥,卖鱼桥及余杭塘桥构成一个完整的信义坊商业区块,是城北的商业中心。
[御跸弄]
御跸弄东起仓河下,西至大营盘中段,全长179米.清名御跸街,亦名御笔街,沈云椒家宅居此,民国初为第一师大营所在.据传,似有皇帝驻留,因此而得名.从“街”到“弄”,从“弄”到如今的“苑”,与时代的变迁是紧密相连的.如今的御跸弄两边设置古色古香的地标,社区充满江南园林特色的绿化,闹中去静,是老城区中难得的环境最好的住宅区.
[宝石山下四弄]
宝石山下四弄位于宝石山脚下,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上宝石山的一条登山道路.或许因了宝石山的葱茏和宝俶塔的清秀,这条小弄也变的清秀、美丽走在这条小弄上,心情便豁然开朗许多.小弄东段围墙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绘画显露出无尽的童真和乐趣;而大幅西湖水粉画配以《江南忆》,充满诗情画意,犹如人行西湖美景之中.西段两边绿地以香樟、桂花配上洒金珊瑚等灌木装点,和山上绿树相呼应,绿意怏然.
[金祝南路]
金祝南路位于松木场东南,体育场路西段.北起体育场路,南至省府大院北门.此处旧时有金祝庙,亦名朱金祝庙,路以庙名.以体育场路分隔,北有金祝北路,南有金祝南路.后人在庙东一里处建牌楼,称金祝牌楼.这里还传颂着一个感人故事.南宋建炎年间,金兵南犯,赵构落跑,钱塘县令朱跸奋起抗敌,不幸阵亡,后来在两位副将金胜和祝威带领下大挫金兵,但终被奸细出卖,慷慨就义.后人建金祝庙以纪念两位勇士,庙址就在现金祝南路上.
[祠堂巷]
祠堂巷南出河坊街中段,北接太平坊,明是称南新街.后因巷内有纪念于谦的“怜忠祠”,故名祠堂巷.于谦是明朝的爱国名将,一身肝胆,为民请命,忠君爱国,可惜惨遭诬陷迫害,幸终得昭雪沉冤,并追谥“忠肃”在其故宅建祠堂.一首《石灰呤》诠释了他壮怀激烈的一生.于谦故居环境幽雅,花木扶疏,那口于氏古井也为养育出于少保这样的热血男儿而骄傲、自豪.
[长生路]
东起浣纱路,西至湖滨路,长731米,长生路以长生桥得名,宋名长生老人桥,清时为旗营内北部,民国自仓桥至长生桥一带筑路,名长生路,1966年更名为向阳路,1981年复名长生路.长生路的湖边村23号还记录了一段中韩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在1935年,当时被迫流亡来华的韩国临时**曾在这里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国务活动,真实地记录了中韩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患难真情.
[学士路]
改善后的学士路东起岳王路,西至新湖滨景区,长203米.原为清旗营北隅,民国出初拆旗营建路,因明时有工部侍郎江晓住此,死后追称为“学士”,其宅旁之桥称江学士桥,建路时毁桥为路,故取名学士路。现在成为湖滨商圈内的重要通路。这里还有“韩国临时**”旧址之一所在地“思鑫坊”,中西合并的砖砌小楼,见证了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坚定信念和中韩两国的友谊。
[灯芯巷]
灯芯巷南起延安路北段,北折至狮虎桥路。长250米,宽6米,宋名同德坊,俗称灯芯巷。咸淳《临安志》卷十九:“同德坊,祥符寺,俗呼灯芯巷”。明代兮南巷,灯芯北巷。1966年曾名红心巷,1981年复称灯芯巷。巷以产灯芯得名,那时一到元宵,是城里最亮的小巷,苏东坡和曾子固也曾留下“纱笼银叶”,“锦帐红云”这样的诗句。如今的灯芯巷是示范性社区,整齐而美观。只有巷口的龙兴寺经幢,这座杭州城里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见证了灯芯巷的点点滴滴。
[梅花碑]
梅花碑东起城头巷,西至佑圣观路。梅花碑的所在地原为奸相秦浍的宅第,后成为德寿宫的一部分,明代在此设南关工部分司署,当时庭院内有梅树和芙蓉石等景物,议事厅悬有“梅石双清”的匾额;厅南有一石碑,上面刻有梅和石,称为“梅花碑”。后来乾隆来杭,将碑移至北京圆明园,另摹一块留杭。民间遂称此地为梅花碑。先梅石圆内的“梅石双清”碑是近年所刻制的。这里还有许多关于梅花碑的美丽传说,也是感人肺腑。
[潮鸣寺巷]
潮鸣寺巷东连醋坊巷,西接建过北路,全长230米。相传北宋末年,赵构皇帝逃难到此,在小庙栖息,被钱江大潮惊醒,以为金兵追来,起来后仰天长叹,赋诗一首,后人就将小庙称为“潮鸣寺”,小巷也因此得名。潮鸣寺,原名归德院,为吴越王钱鏐所建,后几经毁建,终不见踪迹。只有巷口的石刻文化墙,居民的白墙黛瓦,清砖牌楼在抚今追昔,那棵历尽沧桑的古樟依然郁郁葱葱,还有那几个令世人争论不休的传奇公案。
[贾家弄]
贾家弄位于湖墅卖鱼桥西,东连湖墅北路,西接和睦路,道路长度360米,东侧原有大隆米行,卖鱼桥轮船码头,曾是湖墅里的中心区域。相传南宋宰相贾似道曾居住此地,故名“贾家弄”。早先弄内有一座“慧华庵”,庵内有水池、小桥,建筑古朴,湖墅的米业同行在此成里米业公会。1939年米业公会创办了“私立思文小学”,就是现在贾家弄的前身,附近有“珠儿潭”,潭底能涌出水珠,长年不绝,实为奇观。
[双菱路]
双菱路南起采荷路北至凤起东路,总长1275米。据说,明朝时双菱路上有一条官河,和贴沙河相通,因无人管理,官府出面整治,便有“官河”一说。后来官河慢慢被废弃。此次小巷改善时,整治河道及两岸绿化,竖“官河”地标,重拾了昔时官河的记忆。双菱路主要是特色还是商业氛围浓厚,尤其是餐饮业比较繁荣,知名的有张生记、严州府、美时年、美时泰、永和豆浆等餐饮业坐落两旁,也可谓是一条美食街。
[吴山路]
吴山路,位于湖滨商圈内,与将军路、国货路相毗邻,全长300米;此地清时为旗营通道,因其南端直对吴山,故名。这里还有一个“夫妻双修”的故事,元书画家赵孟頫与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均有《宿长春庵》诗呤颂此地;明文学家徐一夔故宅亦在此巷。民国期间,杭城商业中心逐渐由中山路移至湖滨一带,吴山路由此商贾云集。如今,吴山路仍是杭城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以两边的风味小吃店和夜晚的吴山路夜市闻名。
[太庙巷]
太庙巷东起中山南路,西接大马弄。南宋是称保宁坊、保民坊。因此地建有南宋皇室帝王宗庙,故俗称太庙巷、庙巷。作为“皇城根儿”下的一条小巷,其貌平淡不津,这里的防空洞到是城里的“避暑胜地”。直至1995年尘封地下近千年的南宋皇室宗庙遗址被发现,列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4年8月太庙遗址附近的南宋御道遗址又被发现,也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太庙巷的内涵似乎终于被世人发现了。
[高银街]
高银街位于清波街道,东起中河中路,西至劳动路,长400米。其与旧时的清河坊五花儿相邻,有珠子市场,买卖动辄以万计,时谓高银,故又有高银巷之称。巷内原有嘉庆楼、聚庆楼等著名店家,而后知味观、状元馆等餐饮业名店均在此街设立分店,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高银街已成为了杭城颇具盛名的美食一条街。
[将军路]
重建后的将军街东起浣纱路,西至南山路,全长527米,古称泗水芳(坊)巷,民国时称慈幼路,路中相通的又知足里、吴山路,东端有建于民国时的泗水新村,日伪时为“慰安妇”驻所。民国初,浙江都督暑在此,改名为将军路,又因浙江都督朱瑞被袁世凯授予兴武将军衔,故又名兴武路,建国后仍称将军路,1966年,慈幼路与将军路合并,统称人民路,2003年复称将军路。这条小巷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积淀,是一部杭州近代史的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