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卡未离身 钱却被盗 谁动了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2 1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卡未离身 钱却被盗 谁动了她

2007/06/01 05:01:00  来源:新京报


  一储户2000余元余额被盗,据称是北京首起银行卡复制案;一储蓄所贴出“防止门禁欺诈”告示

  近日,一张“防止门禁欺诈”的告示,悄悄出现在工行白纸坊储蓄所自助银行前。梁小姐相信,这个告示与她的案子有关。

  一切要从梁接到的那个警方电话说起。

  5月18日,J C在电话里告诉梁,她的银行卡有安全隐患,要求她到警方做笔录。随即,梁发现,自己卡里的2000多元余额被人全部取走。

  这让梁非常不解:我的卡一直在身边,谁盗走了这些钱?

  当晚,梁小姐在宣武区刑侦支队得到了答案:她的银行卡信息可能被人盗取。并且,这有可能是北京市发现的第一例类似案件。

  银行卡资金被盗

  接到警方电话后,梁小姐立即到工商银行营业厅查询了收支明细单。上面显示,5月16日23时48分,自己银行卡上的2000多元钱被人取走。而这个时间里,自己并未去过钱,银行卡也一直在身边。

  她立即回忆出,这一事件是在自己最后一次使用银行卡3个多小时之后。

  5月16日晚8时许,她在工行白纸坊储蓄所自助银行ATM机上取了一次钱。但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5月18日晚,警方告诉梁小姐,工行白纸坊储蓄所通过监控探头发现,16日晚有人在该营业点自助银行安装设备,“是什么读卡器之类的东西,保安出去准备查看时,那些安装的人就跑了。”随后,银行报警,并向警方提供了当晚在此自助银行使用过的银行卡号,认为这些银行卡存在安全隐患。梁小姐的卡便在其中。

  疑因银行卡被复制

  事后,梁小姐听人议论称,自己可能遭遇到了银行卡欺诈,有人用所谓的“银行卡复制器”,盗录了她的银行卡信息后,又复制了一张一样的卡。用这张复制的卡,盗走了了自己的钱。

  梁小姐从警方处证实了这个说法。她称,警方告诉她,这可能是北京市第一起银行卡复制案,但此说法并未得到警方的证实。宣武警方只向记者证实,梁小姐卡内资金被盗,案情很复杂。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门禁系统上。”梁小姐说,她当时进入自助银行时,在门口的门禁上划了一下卡,然后才进入取钱。

  银行贴出“风险提示”

  对于梁小姐的猜测,工行方面予以否认。

  记者曾多次拨打工行热线95588,就有关“银行卡复制器”的说法进行咨询。接线员均称,银行卡在自己手中、卡内余额却被别人取出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在记者讲述了梁小姐的遭遇后,接线员称不能解释这种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

  工行北京分行个金部某负责人也称,银行卡被复制是不可能的,对于梁小姐的遭遇,他认为可能是卡被盗取等原因。

  工行电子银行中心的一工作人员也称,类似梁小姐的遭遇她之前没有听说过,但她证实,梁小姐的卡是在某商业银行位于丰台区丰益花园内的取款机上跨行被取走的。

  但是,在此事发生的几天后,工行白纸坊储蓄所贴出一张提示通知———《银联有关自助银行门禁欺诈的风险提示》,这张贴在自助银行门禁处的“提示”介绍道,门禁欺诈有3种:假门禁盗信息、盗录卡片信息、偷拍卡号密码,不法分子通过这些方式盗取卡片信息、账号、密码,然后卖给“境外伪卡集团”直接制作“伪卡”。

  储蓄所的经理证实,这张“提示”确实是“因一储户银行卡内资金被盗”一事而贴。

  她说,前些天确实从监控录像中发现了一天晚上有人在门禁有可疑行为,“J C还来我们这里进行了调查。”

  “复制器”网上泛滥

  记者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后发现,“银行卡复制器”以及“门禁陷阱”并非新鲜事物。

  在百度上输入“银行卡复制器”一词,可以搜出24600篇,其中不少是出售这种复制器的信息。记者按照其中几个留下的电话与其取得了联系。

  一自称“金球”公司的方小姐介绍,他们的设备由银行磁卡读写器、电脑连线及专业制作软件、CVV破解软件组成,该套设备价格为1000元到5000元。她称,只要知道卡号并盗取该卡信息,便可以复制出一张一模一样的卡。

  而另一“光新”公司的张先生介绍,他们的设备包括摄像机、数据接头、显示器、专业软件等等,全套价格6800元。“只要你取得卡号、密码、开户行和开户人身份证信息,经过我们的培训、用我们的设备就能复制出一张卡来。”张先生说,“你可以先来我们公司实地考察一下,信任我们的技术再付款。”而在中国银联网站,有一篇题为《避开自助银行的“门禁陷阱”》的文章,对不法分子利用门禁盗窃银行卡信息的方法作了揭露。

  类似案件尽管“银行卡复制器”的真假目前还在调查中,真假难辨。而在外地,已有类似案件发生并被警方破获。

  去年11月,浙江警方破获了一“高科技仿真银行卡诈骗案”,根据媒体报道的信息,该案作案手法很可能与梁小姐遇到的情况类似。

  据媒体报道,该案犯罪嫌疑人利用针孔摄像头、无线收发射机、录音笔等做成一种盗取银行卡密码、磁条信息的设备,之后在网上发帖邀下线“加盟”。随后,加盟者将这种自制的设备安装在银行ATM机上,趁银行客户取款时盗取银行卡的磁条信息及密码。进行破解后,复制成新的银行卡,再到ATM机上骗取现金。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马永春

  发问

  卡在钱丢谁来担责?

  受损储户认为事因银行系统不安全;银行表示需等警方破案再谈赔偿

  储户梁小姐银行卡中的2000余元不翼而飞,她认为,此次事件是工行的系统不安全所致,因此希望能得到工行的赔偿。

  对此,工行北京分行个金部某负责人则表示,对于梁小姐的损失要等到公安机关破案之后再说。

  澍铧律师事务所沈腾律师则认为,在此案中,如果银行不能举出其无过错的证据,则应该履行赔偿储户的义务。

  沈腾表示,在此案中,储户的了解范围非常有限,其没有能力和义务去掌握卡的防盗技术,因此按照民事法理中的无过错原则,举证责任应该在银行一方。

  说法

  “保护好密码是防盗关键”

  相关专家称银行卡安全非绝对,存取需注意

  中国银联品牌部负责人涂波称,对于网上兜售的那些“银行卡复制器”他并不熟悉,但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复制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取储户卡内余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听了记者讲述梁小姐的遭遇后认为,此事不能排除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卡信息后制作伪卡、然后支取卡内余额的可能。他提醒说,有些犯罪分子制造出某些设备,将其安装在ATM机、自助银行的门禁等地方,在储户插卡或者划卡时即可将卡信息盗取。

  他介绍说,目前银联正在推动银行卡的升级换代,以安全性更高的IC卡来逐渐取代目前通行的磁条卡。

  但他提醒说,银行卡安全并不是绝对的,虽然IC卡比磁条卡安全性更高,但不能说明IC卡信息不会被盗,“那些高科技犯罪分子天天在研究这个东西,老百姓觉得很高深的东西,他们对之了如指掌。”中科院教授、金融信息专家潘辛平也认为储户的银行卡信息很容易被盗,“卡信息储存在磁条当中,其实磁条和磁带一样,非常容易被拷贝,没有什么保护性。”他认为,保护银行卡安全的关键还在于保护密码,“储户如果不注意,那么他输入密码时可能被犯罪分子提前安装的监视器窥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7-12 00:04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2
    发表于 2007-6-22 18:52 | 只看该作者
    防不胜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4 18:4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3
    发表于 2007-6-22 19:01 | 只看该作者
    讨厌的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6-18 10:36 , Processed in 0.03624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