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65|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曾经,我们拥有过的那些Marzocchi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8-23 1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虐尸狂 于 2013-8-23 14:07 编辑

曾经,我们拥有过的那些Marzocchi


曾经,我们的年轻,不带绝望的心情,没有生命不能承受的轻。
曾经,我们的激情,接近沸腾的血液里,包裹着我们脆弱的内心。

灵魂,人的灵魂,深藏骨髓以下,赋予躯体意义,滋养肉体生长。

我一直相信人存在灵魂,我也相信凡事凡物都有自己的灵魂,只要你相信,TA就有生命,你若能读懂,就能感受灵魂散发的丝丝气息,围绕在你身边挥之不去。
  
即使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感受山地,这些年并肩的朋友早已放弃,曾经服役的坐骑也已安静躺在床底,我独自留着这一丝回忆,和我仅剩的热情离开原地,在迷茫中找寻一个人生的意义。
  
  
让时间尽情得飞逝,让记忆回到原点,慢慢讲述那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
  
  
时间回到2006,Marzocchi最鼎盛的年代,我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山地车,和大多数爱好者的起点相同,配置着实对不起观众,但那时却喜欢骑车,也喜欢自己的车,虽然羡慕却从不奢望那些器材上的诱惑,但时间是魔鬼,久而久之人总是无法抵挡潘多拉魔盒的引诱,也在那个时候,Marzocchi在我灵魂深处播下了种子,待冬天过后便开始在我身体内生根发芽,不断地肆虐滋长...
  
  
EXR pro
2007,Marzocchi最后辉煌的一年,我也在这个春天拥有了自己第一条Marzocchi,2005款EXR pro,100mm的行程,100percent的热情。

那个年代单车的市场并不发达,很多配件都供不应求,更别说马祖奇的前叉了,原本考虑朋友刚好在出的2006 DROP OFF IV,但因对方不靠谱的手机无信号擦肩而过,阴差阳错的买了另外一条前叉,2005款EXR pro,纯气压,SSV结构,没有负气室,没有TST,甚至连最乞丐的回弹调节都没有,但就是这条前叉却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那段最重要的时光。

2007年二月的初春,携Marzocchi我第一次感受真正意义上的山地越野,那是位于我们绍兴南界一个水库边缘的山脉,叫做龙虎山,风景还算青秀,一条青石板台阶组成的破旧山路,偶尔还有蜿蜒的林道和一些碎石的竹林,虽然在现在的眼光看来不过是个小山丘而已,更提不上任何技术含量,但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却激起了我对山地的无限渴望,而龙虎山在接下去的几年也成为了我们百骑不腻的乐园,时间不断的流逝,岁月无情的升华,无论是夏日的酷热还是冬日的严寒,我们总会在这里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释放,在速度与激情交汇的地方,总有鲜血划过,汗水滴落,疲惫与伤痛也不过是另一种味道的调料...



  



  




DROP OFF IV
绿色摇曳划过昨天,夜月漂浮淡出视线。

同年仲夏,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支Marzocchi,全新的2006款DROP OFF IV,行货,带保,说明书、贴纸、包装盒一应俱全,该有的都有了,但这次却没有拥有EXR pro时的那种兴奋,但对它也算是呵护之致,放在家中意淫若干时日才舍得装车,把舵管截到23cm也已是心疼不已,不知道这个叉子现在的主人是否给他截了长度,但回想那时的我,会珍稀自己所拥有的点点滴滴,即便这些在别人眼中不足为奇。
  
DROP OFF IV依然是低端的SSV阻尼系统,也没有设计外部调节,回弹介质为油簧结构气压辅助,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油簧加气压辅助的感觉,那时的我完全不考虑预压,初段要硬不泄力,但遇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前叉就会开始工作,而油簧有可以提供比纯气压更好的支撑感觉,黑色的内管一尘不染,一如既往的靓丽。
  
和我现在拥有的66、888相比,130行程的DROP OFF IV真的算是瘦小,但对那时的我来说DROP OFF IV已经强壮到了发指,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是在朋友的车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刚性与美感的结合,粗壮的黑色特氟龙内管、霸气的M造型叉肩和那艺术品一般的流线设计外筒,加上他那夸张却又好似不是很夸张的描述,Marzochi,这个名字深深烙印在我心底无法抹去。终于拥有了这条前叉,算是圆了自己一个小梦想吧,由此我的单车数量变成了两台,记得那年的每个周末都会腾出时间和朋友相约上山,即使受伤也不会停滞太久,不是在山上就是在上山路上,这就是我那时最单纯的快乐。



  


  
SUPER T
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一次意外让EXR pro的碟刹座报废,还好我承受住了这个打击,好吧,换吧,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也只有DROP OFF IV独自陪伴我漫步山林,不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机遇,一切努力不如一丝巧合来的华丽...

2008年夏至,我的第一支双肩Marzocchi,2007 SUPER T RV,这即便是全省范围,在当时也算得上拉风,记得当时杭州的太阳车队清一色888集体照,虽然说不上嫉妒恨,但也很是羡慕不已。那时难得能在淘宝上看到Marzocchi的影子,不过在一家河北廊坊的车行,万年不上线的老板突然联系上了,得知剩下两条前叉,2003 SUPER T PRO和2007 SUPER T RV,当时那个兴奋呀,不用猜,最后自然是秒了07那条,不过有时上帝就是爱和你开玩笑,07的SUPER T已经缩水了阻尼系统,而03的PRO则采用了当时最顶级的HSCV阻尼系统,从级别上来说完全可以甩开两条街,但如果说再给我一次机会重新做一个选择,那么...我会选择一个都不买,就是这样。不过在这两年之后,我也凑巧的拥有了2004 SUPER T PRO,好吧,上帝真爱和我开玩笑。

有了双肩,那么我也就和所谓的“速降”沾了边,不过在记忆当中这个叉子最多的时候还是在马路上度过的,SUPER T比DROP OFF也没有强壮多少,但双肩总显得比较特别,而且在使用上SUPER T也确实比DROP OFF要舒服,落地后的回弹、路面的反馈明显要细腻很多,所以我一直怀疑其内部是不是SSVF结构,不过一直到出掉它的时候都没时间打开看看。
  
因为环境比较封闭,所以那么些年理论和实践也都没有什么提高。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慢慢接触摄影,骑行和摄影也成为我后来最大的爱好,渐渐地,其他的爱好都被挤到了一边。



  

DROP Off II
2008年8月,短短一个月时间,我又折腾了一条前叉——2006 DROP OFF II,用作替换DROP OFF IV,银色的外筒并没有黑色看起来那么讨人喜欢,不过相比起来还是增加了许多新鲜的东西,20QR同轴、RCV阻尼调节、行程升至150mm,还有铝合金舵管。

DROP OFF II多少也算得上是经典设计,也有不少车友用过这条叉,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用的,运作非常顺畅,阻尼调节非常实用,而且调节范围很宽,压缩阻尼的盖子会因为内部的橡胶圈老化而掉落,不过这算不上大问题,而弹簧压力不能匹配才是头疼的事情,虽然有气压辅助功能,这对后来开始喜欢灵敏初段的我来说还是非常痛苦的,当时在某宝上的价格接近DROP OFF IV,于是我也就接受了这个不争的现实,这条前叉也是到目前为止在我车上服役时间最长,使用累计最多,从2008到2011,这正好经历了我骑行本质转变的全部过程,有的时候,你不会相信下一秒的人生会发生什么经历。



  








  
SHIVER DC
2008年的冬天,并没有下雪,但江浙一带的冬季还是一如既往的寒冷,翻开网页,突然看到一个雄壮的身影,多少次机缘错过,多少次魂牵梦绕,多少次幻想自己可以拥有它——2003 SHIVER DC,Marzocchi经典的倒冲前叉,光是外形就让你折服,而卖家后来成为了我一个好朋友,估计大家也认识他,他就是FR Culb的老板。虽然后来几度想过将它出掉,不过最后还是决定保留下来,现在想想当时实在太恐怖了,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SHIVER DC采用了双边HSCV系统,两边的功能和内部结构都是一致的,虽然只有弹簧预压和回弹调节,但是说起来是很NB的阻尼系统,不过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双边设计只是无谓的增加了重量和成本,事实上后来的Marzcocchi也确实改进了这个设计,不过想想这玩意儿是直接从motocross上copy下来,也可以接受将近4kg这个事实。用了一段时间的SHIVER DC,再看DROP OFF II总觉得好小,感觉和看SID差不多。说来惭愧,倒冲前叉的威力我一直没能挖掘多少,因为这个车貌似都没有在山上耍过一个来回,但是光在马路上我已经体会到它的过人之处,要问它什么感觉,我只能告诉你三个字:没感觉!!
  
后来没过多久换了车架,SHIVER DC最终还是逃不过压箱底的命运,一直到今天还睡着没起来过。



  







66 RC2X
但SHIVER DC的遭遇好过我的66 RC2X,在购买了SHIVER DC不久之后,我紧接着又入手了当时算很NB的“单肩之王”——2007 66 RC2X,它的外形和SHIIVER DC差不多,光掂掂分量就知道其强壮程度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但因不匹配体重的弹簧和低调的涂装,它只在我这里待了几周就远走西南,这应该算是在待在我手上时间最短的Marzocchi了,峰回路转,缘分使然,经过几度轮回,几年后的今天它又回到了我的手中,这时的它已伤痕累累、身心疲惫,现在的主人打算将它送给我,但我决定保留其阻尼系统,将外部还于它现在的主人,留作纪念吧。



  
  




2009年,经历了08年的品控事件,Marzocchi在车友心中的地位已有所动摇,但那时的我已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摄影当中,骑车的时间已经远远减少,只剩下一条DROP OFF II搭配在DA BOMB鬼手上代步,而摄影器材则以疯狂的速度滋长,好在我拍腻了麻豆以后又开始喜欢上了山地摄影,而且萌生了将摄影和山地骑行结合到一起,但只可惜,时间总需要沉淀,不到那个火候不出那个味道,就这样,我用每一个困乏的清晨换来了那一勺能够早点出锅的羹。
  
2010年5月,在我拍摄了第一张比较用心的山地照片,这个照片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它给予了我之后没有放弃山地摄影的动力。



  


没过几天,我也步入了浪漫的两人生活,恋爱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就这样,鬼手开始买菜,蔡司开始积灰,所以那段时间我也就没有再折腾器材。
  
当然,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很宁静,而不折腾则是大折腾的前兆,错过了10月闪电在东白山的速降比赛,那么就好好为11月杭州茅家埠的比赛做准备,于是我又开始不知天黑的装车调试,周末也开始系统化的训练,前叉不断磨合着激情,刹车无情啸叫掠过宁静,我的精力似乎又全部回到山地车上,有的时候,沉默只是为了等待爆发。
  
那场比赛是我第一次参加山地下坡比赛,也是对我来说意义最重的一场比赛,也是因为那场比赛从新点燃了我这些年尘封的激情。
  
在带伤上阵的情况下中途爆胎,虽然最后坚持到了终点,但完全不奢望还能和名次沾边,而最后却奇迹般的走上了领奖台,也就是那次对我触动很大,比赛的意义是为了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而且既然站在了这里,就必须有一个结果,完赛,是每一个参赛者最基本的尊严。
  
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选择和放弃中周而复始,你打开一道门则关闭了另一道门,并不是每一次走错都可以回头,错过就是过错。恢复单身以后的我可以把全身心都放到山地上来,并且努力为第二年的赛季做准备,训练比原来更多了,DROP OFF II也在那个时候找到了它自己真正的生活,前叉的意义是对抗颠簸,车手的意义是磨砺自己。



  








虽然没了女朋友,但是多了一帮好基友,这么多年来我似乎也找到了容得下我这颗狂躁内心的地方。我还清晰记得我们坐在冬日的凉亭,你分给我巧克力威化,我递给你一罐八宝粥,这是我们最初的友谊,我很庆幸这份友谊和记忆一直保存至今,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好基友,好朋友”。
  
这篇文字的出发点为Marzocchi,其中一切的快乐和苦涩都是围绕它,所以很遗憾,对于其他的经历只能轻轻带过了。
  
  
  梦想,需要用血和汗水去灌溉,才会开花结果,即使凋谢,也曾经美丽过,但如果说我的“梦想”不是第一而是你,虽然你却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梦想如果实现了就不是梦想了,还是留着比较好,但我却一直保留着这个“梦想”,或许你说的对,让我永远沉醉在这个美丽的睡梦...
  
  
  
2005 All Mountain SL
梦想,需要用血和汗水去灌溉,才会开花结果,即使凋谢,也曾经美丽过。
  
2011年,激情一夏,我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山地比赛上,而完全记不得2011的夏天是什么颜色,印象最深的是电蚊拍和烧烤店的牛排,其他我只记得身上何时多出一道伤痕、何时记录一块图腾,似乎整个季节与我毫无关联。期间我还用过2005 All Mountain SL,在当时看来非常先进的设计,单边空气弹簧单边阻尼设计,封闭式的阻尼设计让前叉的重量降到1800g以下,Dippio Air空气弹簧系统解决了弹簧压力不匹配的问题,还解决了初段灵敏度和末段触底的诟病;TST 5全地形调节也极为方便,不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用处,不过SSVF阻尼系统给我的感觉还是非常好的,让前叉在对抗连续的中小颠簸非常舒适,但因为不够强壮的身躯,我还是在赛前换回了DROP OFF II,2011整个赛季基本也是它陪我度过。

但不知是我操作不当还是我操作不当,AM SL的TST阻尼系统出现了故障,整个橡皮套管从固定环中脱离,阻尼就失去了作用,就在写这段文字的前不久刚刚找到了修补件,将其修复,里里外外擦洗干净,上油、保养,不过她接下来的命运也是躺床底。




  
888 SL ATA
在结束了太阳车队2011年的联赛,我也如愿以偿。拆开DEMO 8所有转点,打开自己全部思绪,洗净繁杂,上油、保养;原本以为这一切都随着夏天的离开而远去,陪伴我的DROP OFF II也似乎慢慢降温,但金秋10月总是我人生的转折,一切总是那么巧合。
  
2007 888 SL ATA,正当我在努力找寻它的时候,它却出现在我面前,我万分惊喜。午夜时分,我打开了包装,看着手中的888,更多的一分优雅,意大利原产不仅做工精良,设计和涂装都彰显艺术质感,2950的重量也让我得心应手,之前用过很长一段时间的2008 888 RC3让我够呛,现在回看以前的视频,很难相信以前居然骑着20kg的车还那么舒坦。
  
888 SL ATA与我之前用过的所有前叉感觉上很不相同(其实SHIVER DC是相同的,只是这个叉子没怎么用,所以印象不深),结构上888 SL ATA也采用了单边空气回弹单边阻尼的设计,左侧使用了空气弹簧系统,先进之处先不提,右侧使用了RC2阻尼系统,好用地方先不说,这的搭配下,让前叉瞬间减少了一整边的阻尼系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重量控制到了3kg以内,而同年款888 RC2X实测重量是3360g......

其实我觉得ATA行程调节是比较多余的设计,毕竟没多少人会拿这个叉子去爬坡,这个功能最大的作用就是放到汽车里面可以节省空间。ATA空气系统和之前的Dippio Air理念完全不同,ATA系统使用了内部气瓶,解决了Dippio Air气压不稳定的问题。

先说初段,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设计,在气瓶内部做一个5mm左右的凹槽,长度正好比气压推杆的活塞密封圈略长一些,当活塞密封圈掠过这个小小的凹槽,空气就会跑到活塞的另一边,使得两边的气压对等,也就是头端的气压永远都是为0psi,而当前叉开始工作,活塞开始压缩,气室一边又处于封闭状态,这远比负气室来调整初段灵敏来的好用,也比反相弹簧要轻很多;

然后是中末端,ATA气瓶中有3个气室,一个是头端气室,一个是与头端气室的对等气压的小气室,还有一个就是PAR气室,和Dippio Air中作为辅助的PAR气室不同,在这里PAR是作为一个主导作用,简单的说,在ATA中调整任意你想要的压缩曲线,比如我最喜欢的就是初段极其灵敏,通过性好,但中段必须要有支撑,而且仍然要能够灵敏的吸收震动,好吧,我的要求比较高,但这些ATA都可以满足我,至于末端,其实不用担心会打底,ATA气瓶很小想打底都不容易,而且你也可以通过改变气瓶内部的油量来调整压缩曲线,不过888 ATA有一个通病,就是行程只能压缩到160,再上去就不行了,但是似乎160的行程已经足够了,听一个朋友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行程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好吧,我勉强接受这个BUG吧,前几天我又打开了888 ATA,试着维修,估计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过还没时间去试。

Marzocchi的RC2和FOX的RC2是不同的,它的C2只是指第二代HSCV压缩阻尼系统,和05款RC不同的是RC2将压缩和回弹整合到了一条阻尼杆中。RC2是我用过目前为止感觉最舒服的阻尼系统吧,可能我的口味迥异,不过RC2给我的感觉是无论如何调节,对于手部有极佳的缓冲,从没有尖锐的震感,就像巧克力般柔滑,那种感觉让人像迷恋上德芙一般不可自拔,所以在之后的时日我也就养成了见坎就撞的坏习惯。








2008 66 RCV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2010年末,我开始喜欢上FR,但是双肩的888总显得不够灵活,但是无奈又找不到心仪的单肩前叉,所以我就临时找了一条2008款66 RCV,结构也好阻尼系统也好和DROP OFF II完全相同,但外形加了很大一圈,总体来说,就是加大版的DROP OFF II,在已经用过888 ATA以后对这个叉子的评价只能回避一下了,不过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你可以把前叉压缩后再放气,这样前叉内部就处于低于大气压的状态,那么初段的灵敏度会提升很多,但SSV的阻尼系统在高速越野的时候只能让你一声叹息。
  
66 RCV在我手里逗留的时间也不长,不过比起66 RC2X还是稍微长一些。第二年的3月66 RCV就远走东海岸,而时过一年,它又回到我身边,下笔时她就躺在我的左手边,不过是因为去往广东之后遭遇各种不幸回到我这里来解决故障以及保养。



  
  


2006 888 RC2X
2012年6月,不记得是哪一天了,2006 888 RC2X来到我的办公室,静静的躺在我的办公桌上,显得那么赏心悦目。

好吧,这个前叉完全就是用作收藏的,满足我儿时的梦想吧。其实我使用它的时间也不过几次,也只是在手上感受一下而已,这曾经是我一度最喜欢的前叉,拥有超级强大的阻尼调节功能,那时的我非常偏执,只对功能最全面的款式才感兴趣,或许这也侧面说明了人类贪婪的一面,但似乎也是因为贪婪才会不断前进前行。

888 RC2X和66 RC2X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构架和阻尼系统,双边圈状弹簧设计,比起05款的888 RC增加了VA功能,所谓的VA就是圈状弹簧初段硬度调节,不过66 RC2X采用气压辅助来调节行程初段的硬度,总的来说888 RC2X的弹簧线性更满足我现在的口味,不过当时的骑行习惯是比较贴地,所以对于中端硬的前叉不是特别好感,于是这个前叉这一年来的命运基本就是躺在床底安静睡觉。

888 RC2X的弹簧很舒服,因为一个小小的聪明设计,在安装时会让前叉内部气压低于大气压,这样就让初段极其灵敏,而且可以防止阻尼油留到前叉上方的调节机构。至于打底,我目前的体重还不用担心,这个前叉比较适合70kg体重的车友。前叉一边采用了2006年新推出的RC2阻尼系统,另一边使用了05款888 RC的C,我们暂且把这个叫做X吧,那么RC2的C和这个X又有什么区别呢?!2006的RC2系统和2005的RC系统虽然看上去功能相同,但实际使用有明显的区别,而结构设计区别更大。RC2系统中回弹和压缩采用同一条阻尼杆,而05的RC系统中回弹和压缩采用了两条阻尼杆,至少RC2在阻尼系统上可以直接省掉一半的重量。而使用感受上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大家都知道许多前叉压缩阻尼都是全程有效的,RC2的压缩阻尼亦是如此;而意大利人设计的X有点花头了,他们在阻尼杆外壁上不同的位置打孔,让压缩阻尼在工作的时候形成一种渐进,因行程改变而改变,行程越大压缩阻尼就越明显;当你想提高中末段的压缩阻尼时,同时又想要保留灵敏的初段行程,这就可以满足你那纠结的内心,挺有意思。











2007 66 SL1 ATA
“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66 ATA也会有的...”
这是我的好基友张理经常对我说的,也说明我经常流露对66 ATA的无限渴求,那时我盼望我的66 ATA简直是望眼欲穿。

2012年10月25日,整整寻觅一年也难见其踪迹,就在我失落的时候,就在我绝望的时候,就在我的生日那天,上帝送给了我这一生中最好的生日礼物——全新的2007 66 SL1 ATA,算是让我在末日之前圆上了自己纠结已久的心愿。









人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的奇迹,这个故事也将未完待续,事实上我只写到一半,我不想一口气将自己都写完,留下一半空间的想象,和一半人生的激情,我心血来潮写下这一半的文字,或许我将会心血来潮停下另一半的故事,但也有可能我会将这一半一直延续,谁知道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梦想固然重要,但有一样东西比梦想本身更重要,那就是追逐梦想的心,留着这个,梦就不会停,梦想就会继续!

别让自己停滞,别让梦想停止!


曾经,我们拥有过的那些Marzocchi

Marzocchi,那些我们拥有过的曾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1
发表于 2013-12-26 13:39 | 只看该作者
orz   or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3 15:0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10
    发表于 2013-12-20 10:48 | 只看该作者
    照片拍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9
    发表于 2013-12-17 20: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也看了几遍了,虽然仿佛说的是马祖奇前叉,但是我看到的好像完全都是前叉之外的事情。从最初的无知,好奇,到投入,兴奋,恋爱,分手,彷徨,痴迷,到理性,到专注,到成熟,好像我们熟知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的成长轨迹都是这样的。真心希望楼主经历了这些磨炼,也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真正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2:15 | 只看该作者
    春梦了无痕 发表于 2013-12-10 00:00
    楼主年青时候是个帅锅啊

    其实我现在年纪也不大,好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5-11 17:01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07
    发表于 2013-12-17 11:16 | 只看该作者
    贡嘎  碉堡的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2-11-17 01:40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106
    发表于 2013-12-13 22:28 | 只看该作者
    虐尸狂 发表于 2013-12-13 10:37
    是的,今年5月在贡嘎雪山拍的

    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0:37 | 只看该作者
    春梦了无痕 发表于 2013-12-10 00:05
    还有最后那张雪地照是真的吗?

    是的,今年5月在贡嘎雪山拍的

    点评

    好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3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2-11-17 01:40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104
    发表于 2013-12-10 00:0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最后那张雪地照是真的吗?

    点评

    是的,今年5月在贡嘎雪山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3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2-11-17 01:40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103
    发表于 2013-12-10 0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年青时候是个帅锅啊

    点评

    其实我现在年纪也不大,好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4 20:41
  • 签到天数: 404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2
    发表于 2013-12-9 22:45 | 只看该作者
    虐大师与毛主席前叉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1-5-20 10: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01
    发表于 2013-12-9 08:41 | 只看该作者
    HB一直就隐藏着像LZ这样低调的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0
    发表于 2013-12-7 2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科学怪人 于 2015-1-7 16: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5-31 17:33 , Processed in 0.04264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