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秋高气爽之日,聚十余人成行赴衢州。其间前后历八天。谒孔庙、登烂柯、上药王山、渡九龙湖、观节理石、攀江郎山、探廿八都……所观所闻,所涉所历,果名不虚传,大有千秋。惟憾日程苦短,其幽古,不及深究;其雄险,只成浅涉。然返程后,茶前饭余,于电脑前浏览一路所摄之数码相片,仍令人感叹,谓不虚此行。本篇略记药王山小趣点滴,以留日后慢慢品味。<br/>从衢州城中坐车出发去药王山,行约十里许,便感山路渐窄,寒气袭来。观车窗外一边依山,一边是乱石嶙峋的峡谷,不免让人将心提了起来。随着峡谷升起团团的雾,对面的山被弄得若隐若现。这时,除了车子的引擎声,山林静得出奇。空朦中只偶尔听到不知什么鸟的啸长的鸣叫,使人恍如进入一种神秘的境地。大家沉默着,似乎是要在这神秘的大山中,涤去久居喧嚣都市留在心灵的疲惫。车子便在这寂静中,沿着这曲折的山谷行进。慢慢地路开阔起来,路边山坡上不时闪过一些朴拙的农居,车便进入了一片宽广的谷地。<br/>车前约百丈处,突然出现一棵硕大焦黑的残树,高盈七、八丈,粗需两人合抱。孤零零地矗在山谷的中央。在这无穷碧绿的大山中,显得非常的突兀。大家正惊愕间,司机开口说:“药王山到了。这树是药王山的标记物。当初是埋在地下的树化石,这几年开发药王山旅游,将其矗在此了!”<br/>下了车,径奔事先联系好的一家姓巫的农家旅舍。这是刚建起来的三层小楼。设施虽然简陋,但主人老巫和小巫父子很是质朴和热情。大家安顿好行囊,顾不得吃中饭,带上各自准备好的干粮、画具就出发登药王山了。在景区入口处临时找了个导游小孙。据她介绍,这药王山距衢州城三十公里,景区面积盈十五平方公里。有神农谷、神龙瀑、马尾瀑等景观,各具特色。神农谷幽谷深邃,而神龙瀑如银河泻地,声震欲聋。至登顶处为马尾瀑,高百余丈。我们边听边行,走不过十余分钟,便上了栈道。这栈道倒是奇特,全部用宽、厚为一手,长为一丈许的黑色方木建造而成。沿着曲折的山谷蜿蜒而上,绵延无尽。于是大家议论,如今保护森林,木材紧张,用这多方木造栈道,似乎可惜。诧异间,导游介绍说,此木为铁路淘汰之枕木也。经其一说,众皆释然,并佩服开发者的妙招。既物尽其用,又独辟蹊径,出人意料也。<br/>于是边走边看,栈道边岩壁上长满奇花异草,在山气的熏染下,一派生机,苍翠欲滴。老孟是中医生,指着这些植物竟能一一道来:“此为麦冬,可治……彼为……。吾辈不懂中医中药,听得云里雾里,只晓得既名药王山,终有其道理。说着说着,便走出了栈道。只听得溪水声急,好一个山涧野潭,溪水经上面几个宽滩转承侧回,在这潭边一个紧收,径直流入潭中,怪不得潺声如瀑。<br/>潭水清澈见底。潭边望去,许多卵石奇形怪状,纹理斑驳。溪蟹爬行其间,撩得众人心痒。纷纷探下身去,捞石捉蟹。一行中老周为年长者,一向老成。口中大声念叨:“注意安全!”正提醒大家,自己脚下已一滑,把持不住,失却了重心。挣扎间,两腿至腰已入涧水。亏得边上人眼明手快,一把拽住,不至全身水湿。此时节,山上寒气逼人,众想老周如何经得此寒。好在附近店主甚为热情,即拿出一长裤,说先换了上山去。我在此为你烘烤衣裤,你下山便可换上。大家都很感动。山野之人淳朴敦厚可见矣!<br/>于是继续登行揽景。值得一提者,此山上多涧,涧上多桥,皆以卵石叠成也。设计者匠心独运,居然桥桥廻异,各具玲珑。引得我辈流连不舍,竞相拍摄留影。正忘我间,忽地窜出一群顽猴,于游人间追闹嬉戏,浑不怕人,更无顾忌。独一雄猴罔顾左右,稳坐一桥边巨石上,边有三四只雌猴温良恭俭。游客中有好事者折枝正欲逗趣,不远处树丛边即转出管理者摇手制止曰:勿惹之,须防其凶泼。进而说,此猴王也。原是山中野猴,啸聚十余只猴为王。旅游开发后,旅游部门从各处求得二十几只猴豢养于此。每日及时供玉米等,族中便自然产生猴王,倒也享了几天艳福。哪想一年前,山中野猴王率群猴攻之。豢养之猴毕竟来自八方,乌合之众,毫无斗志,大败而走。最后山猴统一王国,索性在饲养区内全部定居。过起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每日里和一群妃子缱绻逍遥,大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做派。接着管理者遥指远处一涧石,让我们看:“彼,原猴王也!”果见一猴弓身涧边,一动不动。依稀只见其少了一耳,一脸畏葸之色,昔日王者风范荡然无存。游者顿恍悟,此败迹尔。因大发感慨:人同于猴,猴同于人。人猴同源,情理相通。令人扼腕唏嘘不已。<br/>正叹息间,已近了神龙瀑,又是一番气象。水气夹着寒气,磅礴而下,飞溅于石壁上迸发出一种似爆竹的声响,摄人心魄。而发散开的阵阵水雾,在斜阳的照射下竟时隐时现地浮现出五彩的虹,煞是好看。水雾随着风向的改变阵阵飘忽过来,弄得身上潮潮的,相机也模糊了。好景不留人,大家只得大笑着撤退,继续往上登。<br/>路,变得比前面的陡了。登行约两三小时了,有些人开始感觉吃力。队伍居然慢慢地拉开了距离。这时,从山下上来一老农,肩挑百斤担,竟健步若飞。少顷便已经上到我们面前。我们便呼老伯少憩,老农一脸刀刻的皱纹透出憨厚。攀谈中,知老农为山脚下的村民,家贫,于农闲时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