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悍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生活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1492征服天堂》(全文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到底是说什么语言的?”

好了,让我们还是回到纽约。我常在电影里看到类似客机降落纽约时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情景,于是认为,我有4次起降纽约的机会,应该可以看到,于是坐在窗边紧紧盯着外面。我本以为飞机从大海上直接就降落机场了,但事实上,飞机首先进入的大陆是加拿大的领土。这个与哥伦布的路线是不同的,因为飞机飞的是直线,这样最近,就如同从美国飞回北京的航班要经过俄罗斯领空一样。

飞机降落和后来的起飞都很遗憾地没有看到自由女神像。原来计划的4次起降纽约也只变成了2次,回程时由于原来的纽约航班晚点,航空公司给我安排到了迈阿密转机,也好,从空中游览了一个新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6 | 只看该作者
刚从西班牙过来,这次来纽约有另一个好奇的事情,就是看看东岸西班牙语的使用情况。这个事情还要从西岸,或者说我一个朋友的一句话说起。我一个去过美国的朋友,很久以前多我说过,美国有些地区是说西班牙语的,比如迈阿密。英语只是他们对付外来人的语言,他们自己之间的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这让我大为吃惊。

后来开始学习西班牙语,才慢慢知道,美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从东岸到西岸确实西班牙语占了很大比重,原因是这些地方原先都是从墨西哥(也许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西班牙殖民者)手里弄过来的,而他们的母语本来就是西班牙语。甚至连美国南部的地名,大名鼎鼎的“洛杉矶”、“旧金山”、“拉斯维加斯”、“圣地亚哥”等等都是如假包换的西班牙语。举例来说,LOS ANGELES 就是西班牙语里的“天使之城”,LAS VEGAS 的意思是“那片田地”。我的阅读材料上也说,美国的南部大部分地区街道名字都有西班牙语的名字,学校里也有西班牙语课程。这使得我对美国西部的语言问题产生了很大兴趣,于是2010年7月,我首次美国大陆之旅目的地便定在了美国西部,以“天使之城”和“那片田地”为中心的大峡谷地区。

一下飞机,便看到墙上有标志写着“please have passport in your hand”,下面一排字,写着什么 passporte in la mano …… 我顿时明白了,这是西班牙语的同一句话,就是“请把护照拿在手上”。租车的柜台上,客户来直接和店员是说西班牙语的,宾馆总台,他们互相之间也是说西班牙语的,整理房间的服务员,说的也是西班牙语。。。。。。看来书上说的真没错啊,美国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是英语的天下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6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想买一款游戏机,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卖,最后宾馆总台的小伙子总算给我指点迷津,说不远处有个大的电器超市,你去看看,即使那里没有,他们也会告诉你哪里有卖的。结果走进这家超市,发现里面没一句英语的,全是西班牙语,包括所有商品的标签。其中一个柜台上面写着 departamento de tarjeta ---- 这个我知道,“卡部”。

当然里面的人都会说英语,你说英语他们也能用英语回答你,但显然这个大超市是为西班牙语的客户开的。甚至在后来的很多情景下,我发现这里的英语已经被西班牙语所污染掉了。比如院子,他们英语也不说 garden ,而说  patio 。我在星巴克里和一个店员聊天,说到这个现象,他说他们把这种英语叫做“Espanglish”,就是西班牙英语。(西班牙语叫 Espanol 英语叫 English,把这两个词前后拼起来,就成了 Espangli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7 | 只看该作者
“悲伤的语言”

当我们走过拉斯维加斯的街头,地摊上的小贩在吆喝,我对我儿子说:“西班牙语”;走过天桥,擦玻璃的清洁工工人互相在聊天,我又对儿子说:“西班牙语”。他不禁问我:“说西班牙语的怎么都是这样的人啊?”

西班牙语在美洲,是一门悲伤的语言。再也让你想不起辉煌一时的西班牙帝国,而几乎是作为下等人的特有语言。在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失去了相当于国土一半面积的土地,被迫割让给美国,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犹他州部分、内华达州部分等,其实都是当时墨西哥的土地。而滞留美国的大量南美非法移民的语言也是西班牙语,这导致说这门语言,甚至英语里有西班牙语口音的人,都被人所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7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来到东岸的纽约,我也想看看,西班牙语在这里是什么情况。没想到买第一次买地铁票,窗口里给我的,居然就是一张西班牙语的地铁票!在地铁上,会有商品广告,或者电影海报,一般也是一张英语的,一张西班牙语的。。。。。。

图:纽约的地铁票,是西班牙语的。

img812.jpg (116.31 KB, 下载次数: 8)

img8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8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任何一个与纽约的约定都能梦想成真”

在机场边的一个小旅馆安顿好,第二天直奔纽约最标志性建筑而去---自由女神像。这是一个必须乘船才能到达的地方。由于重量原因,和葡萄牙一样,我没有美国的旅行书,只是在靠着对纽约零星的记忆在游览。这次旅行前,朋友们支援了我很多影视资料,其中对我很有帮助的是,一是日本NHK拍摄的《美国魂》,另一个是美国自己拍摄,奥巴马做序的《我们的故事》,讲述了美国自殖民地阶段,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直到现在的简略概况。其中对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地方,就是纽约的移民博物馆。到了这里我排队的时候才想起来 ,就问管理人员,这个移民博物馆在哪里,回答我说,就是船的第二站。

自由女神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只知道它是为纪念独立战争中法国和美国的盟友关系,而在100周年纪念日时,法国人送给美国的。而且当时还没有地方把它装起来,最后民众捐钱,将它安顿在了曼哈顿的一个岛上,今天称为“自由岛”的地方,称为了纽约的标志。

IMG_9338.jpg (137.55 KB, 下载次数: 9)

IMG_9338.jpg

IMG_9355.JPG (113.15 KB, 下载次数: 15)

IMG_9355.JPG

IMG_9370.JPG (118.29 KB, 下载次数: 21)

IMG_9370.JPG

IMG_9371.JPG (142.23 KB, 下载次数: 9)

IMG_9371.JPG

IMG_9379.JPG (185.32 KB, 下载次数: 12)

IMG_9379.JPG

IMG_9388.JPG (188.43 KB, 下载次数: 14)

IMG_9388.JPG

IMG_9399.JPG (100.91 KB, 下载次数: 8)

IMG_9399.JPG

IMG_9400.JPG (127.56 KB, 下载次数: 17)

IMG_9400.JPG

IMG_9401.JPG (112.07 KB, 下载次数: 8)

IMG_9401.JPG

IMG_9402.JPG (99.91 KB, 下载次数: 10)

IMG_9402.JPG

IMG_9403.JPG (129.85 KB, 下载次数: 14)

IMG_9403.JPG

IMG_9404.JPG (115.15 KB, 下载次数: 11)

IMG_9404.JPG

IMG_9420.JPG (118.25 KB, 下载次数: 10)

IMG_94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39 | 只看该作者
而这次纽约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这个“移民博物馆”—艾利斯岛。当年作为纽约入关的唯一检查站,几乎所有的移民都是从这个岛入关的。一进门的地方,就按当年的摆设,完全相同地堆着旅客的行李,然后是一个个的排队检查的地方。墙上挂着的是当年这里的照片,现在的游客大厅都被长凳和栏杆所隔着。看到这些老照片,我忽然感觉到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眼熟,在什么地方肯定看到过。直到离开这个岛,我突然想起来了,似乎电影《教父》中,白兰度扮演的老克里昂尼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来到美国,似乎这个镜头就是这里拍摄的。但这个电影有3集,而且非常长,我记不得这个镜头出现在哪里了。于是回来后我网上发了个帖子,居然第一个人就明确回答我:《教父》第二集开始的部分。我找来碟片一看,哇,一点点都没错,就是这个地方,而且完全不用猜测,画面下面的字幕写的很清楚:1901年,艾利斯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4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各国移民到达这个地方后,要进行各种检查,包括身体和智力等方面的。为了测试移民是否是文盲,移民官用大约70个单词组成了一些短句,给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阅读。而且他们自己开发出了一整套的方法,用来在短时间内判断被测试者是否经常拿笔写字。另外还设计了一些智力题目,让受试者做,以确定他们是否有智力问题。其中一个题目是:“如果你擦洗楼梯,从上到下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当年一个接受测试的女孩回答检测人员说:“我来美国不是来擦楼梯的”。

这里大厅里还有一个用有机玻璃做的美国国旗,但从另一面看,是无数的各种各样肤色,各种长相的脸,表明美国这个国家其实是由各国的移民组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4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我是非常有感受的,以前以为所谓美国人,就是那种电影里的美国警察那样的人。来的这里后发现,其实这是个假象。电影里所谓的那形象的人,也就是欧洲移民,只占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比例。你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仔细一看,是欧洲游客。大街上能看到的全是世界各地的脸。所以准确地说,并不存在“美国人”这个说法。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回答你“我是美国人”,这个问题只回答了一半,你还得接着问他:“你原来是哪个国家的人?”常常他们会回答你,我祖父是爱尔兰人,祖母是菲律宾人。。。。。。。

所以这个导致我对美国这个国家有种非常特别的感觉。每次被人问到,你骑车去过哪些国家,我一个个说过来,说到美国的时候,我总要想一想,美国到底算不算一个国家,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不并存在,是个虚拟的国家,仅仅是各国人的一个组合。而且他们的语言,也是非常混乱的,这个故事从我还没踏上美国大陆,在北京飞洛杉矶的航班上就以及经发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41 | 只看该作者
当时飞机上坐在我儿子身边的一个东北人,过来让我帮他个忙,填写下美国的入境申报单,说自己完全不懂英语。我在填写的时候,翻看他的护照以及签证类型,发现这已经是一个美国人了 --- 他持的是移民签证。所以,这也是美国人---连英语都不会说。

艾利斯岛早已停止使用,现在作为是移民博物馆。在它的外面有一堵墙,上面刻有当年所有从这里进关的人的名字列表。很多美国人到这里来找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说明上说,这里上面写的人,应该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当年哪怕他进关时只有1岁,现在也应该几乎有110岁了。外面还有很多惟妙惟肖的雕塑,表现的是当年入关时候的情景,父母已经疲力尽,但孩子们还全然不知地在大人身上拉扯着。1924年后,随着美国在世界各地大使馆的落成,艾利斯岛渐渐失去了其作用而关闭,今天将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这个岛上进入的美国。

IMG_9427.JPG (117.22 KB, 下载次数: 13)

IMG_9427.JPG

IMG_9428.JPG (125.62 KB, 下载次数: 20)

IMG_9428.JPG

IMG_9430.JPG (138.13 KB, 下载次数: 11)

IMG_9430.JPG

IMG_9431.JPG (111.81 KB, 下载次数: 12)

IMG_9431.JPG

IMG_9433.JPG (147.89 KB, 下载次数: 8)

IMG_9433.JPG

IMG_9434.JPG (166.24 KB, 下载次数: 11)

IMG_9434.JPG

IMG_9436.JPG (102.04 KB, 下载次数: 10)

IMG_94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42 | 只看该作者
对这里我感慨万千,而且我也没想到,这个艾利斯岛会有这么大的知识量,需要这么长时间的游览。加上我当天晚上我住宿的地方没有定,所以只得万分遗憾地早早离开了。纽约永远留在我的印象中的就是这个岛。

当年的移民们经过一系列检查,最后将决定你的命运,大厅尽头有三扇门,一扇进入了纽约,一扇进入了美国其他地区,而最后一扇,你永远与美国无缘:你被遣返了。最后我们用《美国魂》里讲这个岛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纽约是一个讲究约定的地方,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与纽约的约定都能梦想成真”

IMG_9399.JPG (100.91 KB, 下载次数: 15)

IMG_939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42 | 只看该作者
“乱穿马路,中国PK美国”

我早计划好,到纽约后住在机场旁边,因为我后面飞多米尼加的航班是早上7:20的,我不可能这么早从市区赶到机场,就在机场附近一个旅馆住下。这个旅馆位于一条快速路的旁边,对面就全是吃东西的麦当劳和其他店。我在路边站了很久,也没发现怎么过这条马路,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而且车子相当多,速度还很快。站了有20分钟,也没找到机会穿过去。我站的都冷了,回宾馆穿件衣服,然后问老板,怎么才能到对面去吃东西,他们回答我,你必须“try to pass between the cars”(你必须尝试着从两个车之间穿过去)。我又出来站了大概10分钟,依旧没找到机会过去,而且我发现即便是过去了,我依然是在中间的隔离带上,再过对面的车道,难道还要等20分钟?那我吃完了怎么回来呢?

我再次回到宾馆,跟老板说,穿过这个马路“impossible”(不可能的),老板摇摇头,似乎意思是:“你可真笨”,然后一指台子上放着的广告单子说,算了,你真穿不过去给他们打电话送餐吧,他们有办法穿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6-26 22:35 , Processed in 0.0278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